第47章 附录(2 / 6)
治家的神坛,成为一个血肉丰满的正常人。当然,这是西方特洛伊战争的翻版。但细看看,还是能理解。历史上的曹操有过许多女人,如刘夫人、丁夫人、卞夫人、邹氏等,这人喜欢女人,但毕竟是政治家,对女人不应该太钟情,但一旦看上哪个女人,就什么也不顾了,比如攻下宛城可以纳下降将张绣的婶子邹氏,最终因此羞反了张绣。这一点,曹操应该是欠考虑。所以,政治家也是人,有点冲动、犯点错误也不是没有可能。《赤壁》里很多人物都是失败的,关羽、张飞、小乔、孙尚香,都让人啼笑皆非,与我们心目中的三国人物相去甚远,这些人物的变味,使影片的审美品位一落千丈。
刘:吴宇森颠覆了传统的三国,《赤壁》里哪一处颠覆成功了?
邓:真正让我信服的,没有。不过有一个镜头还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周瑜给小孩纠正笛子那段。这是一个符合历史的周瑜,又能起到舒缓战争的作用。颠覆传统的三国不是不可以,但得有个度,要能让人接受。同时,要谨慎小心。里边编排的情节都太肤浅。这样不如不改,改了反而不好。我们所见过的各种形式的三国,比如评书(有袁阔成版、单田芳版、连丽如版)、84年的电视剧,都没有大改,基本上忠实原著,因此还比较成功,观众没什么大的反对意见。
刘:吴宇森想讲述一个什么样的三国?他是否做到了呢?
邓:吴宇森似乎想拍一部正片,他曾说,《赤壁》是他关于中国故土情怀的梦想,他想通过此片让西方更了解中国。但他好像很怕西方人看不懂,于是舍弃了许多精彩的章节,编造了一些无厘头情节,过分使影片西化、娱乐化,最终让西方了解到的只是一个浅层的中国历史,三国的精髓却一点没有表达出来。其实,现在的《赤壁》更应该是一部商业大片,因为它有更明显的娱乐倾向,而且是很浅显的娱乐。这样的大片,应该有一些三国历史、文学顾问之类的人来把关,这样就能避免一些错误。
刘:您的小说也是在改写三国,那您和吴宇森有什么区别?
邓:我写的介乎历史与戏说之间。我更多是追求历史人物的本相,捕捉他们的细枝末节,注重他们的性格和命运、情感等偶然性及必然性因素的相互关联,另外让人物和故事更接近现实和大众,好读,耐读,不生涩,即一方面有历史的厚重,另一方面是现实的观照。二者相辅相承,不可割裂。三国不是不可以改,去创新或重新演绎一些情节,但要按照人物性格命运合理地改编,千万不能改得太随意。因为三国有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