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附录(3 / 6)
独特的人文环境和史学价值,这是任何一个年代所替代不了的。三国就是三国,三国人物的根还是扎在三国的土壤上,不能随意篡改。重写三国需要严谨,把握好一个度,即历史和戏说的度。
吴宇森没有把握好这个度,改得太浅了,没有改出内涵来,脱离了三国志或演义,也脱离了观众,所以弄得懂三国的人不买账,不懂三国的人也不买账。
刘:《三国演义》在四大名著中处于什么地位?
邓:从小说艺术角度讲,《三国演义》其实是比不上另外三部的。三国过于写实,偏重于宏大叙事,对细节、人物挖掘不够。后人学写小说技巧,恐怕还是应多读《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这三部可以教你怎样描写抒情、刻画人物,还有想象力。但三国里有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有着独特的历史观、价值观。这是另外三部替代不了的。我更偏爱三国。
刘:近些年形成的三国热,四大名著里《三国演义》似乎是目前最有生命力的著作。三国的魅力在哪儿?
邓:三国的魅力在于它的宏大叙事,在于他传统的文化价值取向。虽然写战争,但三分归晋,最终一统,寄托着劳动人民希望统一、反对战争、向往和平的美好愿望。另外里面的许多人物,比如刘备、诸葛亮、关羽等,作为明君、贤相和良将的化身、忠义的代表,他们身上有中国老百姓所寄托的精神追求,所以能长久地活在人民群众心中。再者,三国内容丰富,内涵深厚,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取向,商人、军人、文人,各阶层的人都能看出别样的“三国”,所以能经久不衰。
刘:您最喜欢三国里的哪个人物?
邓:我喜欢的是一个小人物,贾诩,魏国的谋士。这个人很智慧,他虽然没有其他谋士如诸葛亮、郭嘉、荀氏叔侄那么出名,但这个人物形象很有立体感。他的性格特点、人生轨迹、心路历程有很强的研究价值。他保过几个主子,做过一些出格的事,但最终还是稳定下来,得以善终。如果把他拉过来研究,可以写一部长篇。
《新三国》置公众情感于何处(邓洪卫)
《新三国》电视剧已经热播了快一半,观众的骂声有增无减。《新三国》从一开始开拍,就注定了被骂,只是没想到,被骂得这么狠。
我觉得,《新三国》被骂,主要是其主创者们错误地估计了观众的欣赏水平。
千百年来,三国故事已深入人心。观众对这部名著是有着极深厚的感情的。从连环画到评书,到戏曲,到老版三国电视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