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2)(18 / 25)
“下面对津崎先生展开我方的主询问。有劳先生出庭,我在此表示感谢。”
“得益于法官的解释,对话更容易了。对此,我要表示感谢。”
津崎先生的声音平稳中隐含笑意。他一定很自豪吧。礼子心中暗忖着,如果自己是津崎先生,必然会感到自豪。虽说在满怀希望的同时也不免感到惭愧:居然给这些孩子留下了“弄清真相”的作业。
“请教津崎先生案发当时在本校担任的职务。”
“我当时担任校长之职。”
“是本校管理运营方面的最高职务,对吗?”
“是的。”
“那现在呢?”
“我已于今年四月辞职,现在无业。”
“没有去别的学校担任教职吗?”
“没有,我决定不做教师了。”
茂木悦男微微朝前探出身子。
“首先,我要对发现柏木卓也遗体时的校内动态展开询问。津崎先生,是您报的警吗?”
“是的。”
“为什么要报警?”
“我认为,有学生死在本校内,这本身便说明事件的性质十分严重。”
“您是在什么时候知道死者是柏木卓也的?”
“遗体发现后不久,我就知道了。”
“是谁向您汇报的?”
“我记得最早告诉我的是高木老师,我马上亲自去确认了死者的遗容。”
“在现场吗?”
“是的。在等待救护车和警车前来的时候。”
“您触碰过遗体吗?”这次轮到辩护人提出这个问题了。
“触碰过。我将他从积雪中抱出来,清除他脸上和身上的雪。”
“在场的老师只有您一位?”
“当时周围还有其他老师。但到底有谁,我记不清了。”
眼下是盛夏,津崎先生没穿那件标志性的毛线背心。但他会时不时伸手摸一下腰部,像是要去拉那件并不在身上的毛线背心。
“津崎先生,您认识生前的柏木卓也吗?”
“认识。”
“跟他说过话吗?”
“说过。在他拒绝上学后,我没能跟他面对面直接交谈。但我隔着房门听过他的说话声。”
“柏木不来上学后,您去他家家访过?”
“去过。”
“去过几次?”
“我记得是四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