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科幻 >所罗门的伪证 > 16 (3)

16 (3)(22 / 24)

再次深呼吸并点头后,神原辩护人继续说:“仅就该发言的内容来推测,在举办告别仪式的那段时间,柏木先生认为柏木卓也是自己选择死亡的。请问,这样的理解是否有错?”

证人柏木则之毫不犹豫地答道:“没有。”

“那当时您为什么会那样想呢?”

所有来场者的视线都集中到了柏木则之身上。

“最大的理由,当然还是……”他的语气依然很平淡,“卓也那时总是闷在家里,好像正为什么事而苦恼。”

柏木则之举起手按住自己的额头,很快又放下了。

“在丧主发言中我也提过,卓也原本就是个想得很多的孩子。他有个毛病,一些大人或普通的孩子从不会深人考虑的问题,他也会非常关注,不知不觉就会钻起牛角尖。”

“请允许我确认一下。”神原辩护人看着发言稿念道,“卓也是个想得很多的孩子。”

“对,就是那一部分。”

“您述说,‘他总是会对一件事过于投人,难以自拔。’‘或许是那孩子太过单纯了吧。’”

“是的。我至今仍然是这么想的。”

“柏木卓也有考虑问题过于深入的癖好。特别敏感,热衷思考,是吗?”

“就是这么回事。所以……”

停顿片刻后,柏木则之又滔滔不绝起来。

“当时看到卓也拒绝上学,我并没太当一回事。当然,我也没有轻视,因为卓也常常深入思考一些普通孩子不怎么放在心上的小事,我想他不愿上学的原因可能源自于此。我的意思是,他会拒绝上学,未必是因为成绩不好、跟班主任合不来、和伙伴们相处不融洽等具体的缘由。卓也心中的烦恼可能更抽象,是偏向于哲学性的东西。”

“柏木卓也的烦恼或许源自他的内心,可以这样理解吗?”

“是的,是的。就是这个意思。”

证人柏木则之话语间的气势明显增强了。

“从古至今,这样的孩子或青年和死亡的亲和性往往很髙。古典文学会频频采用这种题材。我想到,怀着类似烦恼的卓也也许会被吸入死亡的黑洞。至少在告别仪式那会儿,我是这么想的。”

将手中的稿纸轻轻放回文件中,神原辩护人的手放在了桌面上。

“我想针对这种抽象而带有哲学意味的烦恼再询问几个问题。柏木先生,您和卓也就这方面的话题交谈过吗?”

证人重重地点了点头。“交谈过。交谈过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