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4)(10 / 24)
的内容。”神原辩护人说,“举报信——原文本就有这样的标题。全文换行很多,有点像诗歌。但我下面的朗读将优先考虑语义的连贯性,而不作逐行断句。”
刚才多少有些说话声的旁听席,现在彻底安静了下来。
“城东第三中学二年级一班的柏木卓也不是自杀的。他是被人杀死的,是被人从学校的屋顶上推下去的。圣诞夜那天,我看到了,我在现场看到了。柏木还发出了惨叫。”
证人席上的柏木则之浑身僵硬,为了照顾他,神原辩护人停顿了一下。
“把他从屋顶推下去的,是二年级四班的大出俊次。桥田佑太郎和井口充也帮他一起推。后来他们三个人笑着逃跑了。”
神原辩护人又停了下来。这次不是为证人,而是为了换口气。
“我由衷地恳请……”
即使是平白的朗读,声音也会传到天花板,形成回音。
“重新调查这一案件。像现在这样,柏木就死得太冤了。拜托了。请通知警察。我由衷地恳请你们。”神原辩护人将举报信放回文件中,补充道,“该举报信是用汉字和假名混合写成的,没有错字。只出现过一次的主语‘我’是用片假名写的。”
证人席上的柏木则之缓缓点头。
“柏木先生”
“在。”
“您还记得我刚才朗读的内容吗?”
“记得。就是我看到的举报信上的内容。”
“这就是您刚才说的,让您难以立刻相信的信息?”
“是的。”柏木则之愤愤不平地说,“还对我和我妻子隐瞒了近两个月。这一点给我们的刺激相当大。”
这是值得提高嗓门说出来的证言。
柏木宏之皱起眉头,低下了头,坐在他对面的津崎先生也低下了头。礼子抿紧嘴唇,看了两人一眼,视线又回到了法庭前方。
神原辩护人间道:“柏木先生,您是什么时候知晓有这样一封举报信的?”
“是在二月二十四日,为卓也举办七七法会那天。是当时的校长津崎先生告诉我的。”
“在此之前,您完全不知道?举报信用快信的方式寄到学校是在一月七日,可您知道此事时却已经是二月底了,是吗?”
“是的。知道此事时,由于太过突然,我惊得说不出话来。”
“柏木先生,您见过举报信实物吗?”
“见过。不过,最早给我看这封信的人是HBS电视台的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