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识时务的阴谋家——刘邦 > 第九章 东奔西走 (1)

第九章 东奔西走 (1)(6 / 23)

,就拥戴这个放牛娃做了新一届的楚怀王。再后来项梁战死,楚怀王尽收权柄,剥夺了项羽的兵权。

但是随后不久,秦将章邯包围赵国钜鹿,赵国向楚怀王求救。于是楚怀王就挑选了最信任的宋义,以其为上将军,统十万楚兵,去救援钜鹿。却不承想,途中项羽突然发动兵变,杀掉宋义,夺取了兵权。

从此以后,项羽就再也没有把兵权还给楚怀王。

楚怀王沦为了孤家寡人,无枝可依,搞到最后,他竟然被项羽派英布于江心截杀,枉送了一条性命。

这活生生的现实,让刘邦深切地意识到了一件事:权力的诱惑是不可抵御的。没有人会放下手中的权力,没有人会这样做。

由此推断,韩信也肯定不会放弃手中的权力。

为什么要交出手中的权力呢?先给韩信一个理由?

所以,如果刘邦一到小修武,就通知韩信速速迎驾的话,他无法保证会发生些什么事。

没有证据表明,韩信一定会杀掉刘邦。但刘邦要做的是,尽最大努力避免任何不测事件发生。

这就叫:“金风暗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早在和夏侯婴一道逃往小修武的时候,刘邦就在心里盘算他有可能遭到的危险。他不仅在逃避项羽的追杀,同样也防范着自己人。

毫无疑问,像刘邦这样算计,活得会很累很累——但至少,他活得比楚怀王更长久!

如果楚怀王也会像刘邦这样精心盘算,这世上大概就不会再有项羽的位置了。实际上,正是因为刘邦算无遗策,才导致了韩信悲苦的命运,让他失去了成为第二个项羽的机会。

此外,刘邦此举,防范的不仅是韩信,还有张耳。

要知道,张耳是有前科之人。早年他和陈馀奉陈胜王之命,随陈胜部将武臣,经略赵地,等赵地打下来之后,张耳和陈馀却劝说武臣自立为赵王。这件事尽管有利于当时的抗秦局势,但对于陈胜本人来说,却意味着巨大的伤害。

此时张耳和韩信统兵横卧赵地,其战略格局与当年陈胜王时代同出一辙。刘邦没理由相信,在同等的政治利益格局之下,同样的事情不会再发生。如果张耳忽然间老毛病发作,再次劝说韩信称赵王,这事的结果谁也保不准。

所以,刘邦一防韩信,二防张耳,他实际上谁也信不过——早在他落魄的当年,去大嫂家里蹭饭吃,连大嫂暗示厨房里没有饭了,他都要亲自验看一下,可见这个家伙对人性是持有高度怀疑的。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