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梦想VS攻略(上)(1 / 5)
重新回到办公室的杜若一身轻松,倒是要走的秦朗和苏丽一副表情沉重的样子,尤其是苏丽,拿着每一张卷子都翻来覆去,批改卷子的人要比写卷子的人还认真。
她负责的是高年级的考场,三年级以上的作文题目是一样的,都是“我的梦想”。
原本是想用“我的老师”的,但听说这个题目去年支教的李老师他们用过了,便将其改成了“我的梦想”。
苏丽本来就是个感性的人,现在更是每读一篇作文就要红了眼眶半天,看着张小虎长大后想变成“飞人”,刘小丫希望妈妈“有一天终于攒够了买房子的钱接我去住”的梦想一个人悄悄抹眼泪。
更有一些“希望爸爸病能好”、“希望我能一直读到大学”、“希望我姐姐不要嫁人”之类的梦想,本身就像是某种**。
“都怪我,就不该选这么催人泪下的命题作文的!”
秦朗一边给苏丽递纸巾,一边试图调剂气氛,“当初定个什么‘我最难忘的一餐’就好了,保准全是写那顿自助餐的!”
苏丽接过纸巾,眼泪却一直擦不干,为孩子们经历过的苦难和孤独,也为自己的无能为力。
当初定下这个“命题作文”,其实也夹带着他们的一些私心,如果孩子们的梦想是他们能举手之劳就实现的,他们准备在结束支教的时候顺便帮他们实现了,也算是一份有意义的“临别礼物”。
然而大部分孩子的梦想,说大也大,说小也小,更多的却是他们也无法揭穿的现实。
有个叫赵理的孩子,成绩在班上是最好的,性格也最踏实稳重,他的梦想是读上最好的大学,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工作,挣上大钱。
在他的作文里,只要能上最好的大学,就能在最好的城市工作,能留在繁华的大城市,挣到一个月超过两千的钱。
在农村孩子的眼里,一个月超过“两千”就算是挣上了大钱,可以买得起房子、留在北京上海,却没有人告诉他北京上海的房子一个月租下来要多少钱,北京上海的房子一套又要多少钱。
他的梦是如此清晰有力,可又如此的缥缈虚弱。
也许高中读书的食宿费用就能击垮他,也许一年上万块的大学学费就能让他的家庭犹豫,也许他费尽全力来到了北京、上海,而那座城市却完全不是他心中的那个样子……
还有个叫方芳的女孩,她的妈妈告诉她等到她读中学的时候就会接她去打工的城市上学,可她却在家里听到奶奶跟老婆婆说等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