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不防(2 / 4)
了夷洲岛。这几个儿子,在夷洲岛,又是买地,又是雇人种地,还有他们自己带的家人也种地,这么两年下来,前一段时间,我听说,他们家的那几个庶出的儿子们都有钱了,要回家带着自己的姨娘回去夷洲岛享福呢?弄得老头老了反而没有小妾了。”柳敬原说:“也是那几个庶出的儿子们,平日里人头熟,接触银行比较多,因此,到了夷洲岛,不但用了老爹的银子买地,他们还大胆的贷款买地。这样起步都比别人快些,两年下来,已经每人都有二千多亩地的大庄子了。其中那个老三更是精明,已经有了三千多亩的土地,还在新光城贷款买了一个铺子,坐着生意,日子别提多红火了,把嫡出的大哥远远比下去。真正是衣锦还乡,把那个嫡出的大哥臊死了。老头一来高兴,儿子们都出息了,二来也犯愁,现在姨娘们都靠着儿子比他还有钱,自然不把他这个糟老头子放在心上,弄得他都没有人伺候了。”…
刘演也笑着说:“这样的事情,在江南的时候,经常听说的,那些最先富裕起来的人,经常回到乡里来,一来衣锦还乡,二来,带去更多的人,现在江南的地价弄得都降了下来了呢。”
柳敬原说:“是啊,江南的一亩地要十来两银子,要是有一千亩地,把这卖掉,拿着钱,到了夷洲岛就能买上一万多亩的地,这还不是等于财富翻了十倍啊,不过是开荒那两年辛苦些,可是辛苦两年,财产翻上十倍,甚至十几倍,那些财主们哪个不愿意啊。所以,大家都争相卖地,搞得江南的土地价格一直都在下降。”刘演呵呵笑着:“我们能再活一百年吗?百年后的事情我们都没有法子了,何况千年?”[49610214蕙质春兰蕙质春兰]496首发蕙质春兰144
赵崇义也笑了。
柳敬原接着说:“除了这个去海外弄土地的法子之外,我觉得文蕙说的,发展工商业,也是很有道理的。在江南我们不是深有体会吗?”
刘演点头说:“是啊,当年,我们赈灾的时候,我就深有体会。本来百姓遭受了灾害是个很惨的事情,不但百姓没有活路,官府也没有税收了。可是,你看,我们当时,借着灾害赈灾的机会,推行新种,推行贷款,一下子使得河阳洲和湖州,苏州都税收增加了。百姓们不但后来的几年里吧贷款换上了,而且,彻底认识了新种的好处,现在江南是新种推广最好的地区,产粮食和棉花都很多。特别是湖州,百姓的生活变得比京城百姓过的还好。正是有衣穿,有饭吃了。要是天下百姓都能像江南的百姓那样就好了。”
柳敬原说:“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