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2 / 10)
间,他们心里已经定量好了度,目前之所以他们还能坐得住,大概是因为自己还在这个度量里,没有超出他们预留的底线。
崔闾垂眼,再一次为海上贸易的利润惊叹,只他自己也实在想不明白,到底是什么样的生意,才能聚拢如此多的财富,光靠海盐贩卖,似乎达不到这样高的利润,所以,一定是有什么他不知道的出息,在支持着他们能有如此淡定的底气。
到底是什么?
毕衡眼冒金光,看向在座的诸位,都跟浑身闪光的小金人般,搓着手激动的差点劈了声,“诸位财大气粗,出手阔绰,本官代朝廷感谢诸位的慷慨解囊,至于在定税和分成之间,本官当然更倾向分成,诸位,俗话说风水轮流转,你们也靠着海捞了许多年,财富可能都富可敌国了,我能,可以代表朝廷,跟你们保证,一但分成条件谈拢,决不追究过往账目,你们不必担心朝廷会叫你们将吃进去的吐出来,朝廷那边眼皮子不止于这般浅薄,咱们谈以后,就像崔家主说的那样,海运广阔,天大地大,满航线都是赚钱机遇,咱们不干那跟自己人抢食的事,咱们就想着法的从外面把钱捞回来,然后富裕咱们的同袍,叫他们一起跟着过好日子,诸位,不是本官故意替我们和州的同胞卖惨,而是我们和州真的惨,你们这里水源丰富,不愁水资源想怎么用怎么,可我们和州不同,水跟油一个价,诸位,我们和州需要这个分成来开凿河道,引水灌溉……”
说到动情处,毕衡眼眶泛红,“本官都六十出头的人了,没几年就致仕了,如若能促成江州海贸与朝廷的和解,为朝廷增了这笔收益,那不管挣多挣少,和州拨款定能升等,而有了这笔钱,和州百姓的日子也会好过些的,诸位……”
他说着站起了身,手执茶盏迎向几大当家老爷,“本官便替和州百姓,在此先给诸位敬杯茶,感谢诸位的深明大义,以我大宁为重,以我大宁百姓为重的崇高思想和奉献精神。”
谁说太上皇以前在朝会上,说的这些新鲜词尽是忽悠人的高帽子了?至少听的人,都很乐淘淘的深陷其中,觉得自己异常伟大品性纯洁。
太上皇说了,当官的不要以折节下交为耻,盘活百姓民生,比端着所谓的官体更实际有用,那些文人清高,在民生经济面前,最好收起来,若真心觉得银钱铜臭有污染到所谓的文人气,那就请挂冠请辞官,免得误了一地发展。
所以,毕衡说的这翻话,全没有一点作戏痕迹,是真心肺腑之言,再有他一身制式朝服的加持,那份诚心就显得更打动人心了,半丝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