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386章 三杨

第386章 三杨(11 / 11)

人当身体力行,以是虚谈者无容耳。”

  姜星火的奏疏写的相当不错,朱棣能想象,一旦公布出去,那就是在满是鱼虾蛤蟆的烂泥塘,又砸进去了一块大石头,定然掀起一地污泥。

  而这种思想,其实就是事功之学,也就是实学的思想。

  思想的改变与庙堂的变革紧密相连,姜星火提倡的东西,是与他的政治实践紧密结合的,也就是一切变法的东西都要受到事功成败的验证,天然地排斥迂腐的高谈阔论。

  而此时经历了建文四年,风靡朝野的空疏学风大行其道,如果在学术层面不扭转这种歪风,永乐新政自然是无从谈起的,而南宋末期,也正是因为理学的兴起,大家都在搞存天理灭人欲,消极厌战,以至于虽然有很多忠勇的将士,但还是因为朝政的耽误让四川丢失、襄阳失守,最终蒙古人马蹄南下神州陆沉,直到朱元璋时期,汉人才重新收复天下。

  而南宋时期,理学是主导思想,把这种两者绑定起来打靶子,显然也是姜星火的计划之一。

  “看来国师是有计较的。”

  朱棣对于姜星火的计划,整体而言还是满意的。

  事实上,跟外界猜测的不同,朱棣对于眼下的论战,其实投入的心思远没有评定将阶要多。

  只要姜星火能处理好这些事情,朱棣不介意适当放权。

  毕竟对于朱棣来说,刀把子握在手里,任何人都翻不了天。

  今日给你的,明天我还能收回来。

  等处理完了舆论上的烦心事,朱棣看了看自己的好大儿,问道:“怎么了?内阁的事情忙完了?”

  朱高炽犹豫了片刻,还是说道:“儿臣今日有些不同意见还请父皇允儿臣陈述。”

  姜星火似乎是想到了什么,他只是没料到今天来的这么快。

  “你说吧。”朱棣心情还可以,他对着好大儿说道。

  “父皇,儿臣认为,理学是国朝根基所在,绝对不可以轻易动摇。”

  朱高炽咬了咬牙,最终还是把这句话说了出来。

  “嗯?”

  朱棣没有发怒,而是饶有兴趣地看了看朱高炽,他又看向姜星火。

  “国师什么意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