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392章 寻思

第392章 寻思(6 / 9)

河西,莫欺道士穷!

  “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

  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

  张宇初指着已然接近失败的高逊志说道:“高逊志,回头见心,见心明性,明性知理,理就在心中!且随我一片光明吧!”

  高逊志当然不会轻易认输,他咬了咬牙,问道:“汝所言明性知理,明性如何知理?”

  张宇初自然早有准备,他清晰无误地将姜星火交给他的理论背了出来: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然在常人不能无私意障碍,所以须用致知格物之功。胜私复理,即心之良知更无障碍,得以充塞流行,便是致其知,知致则意诚,意诚则一片光明。”

  如今高逊志已然是知道自己输定了,但强撑着一口气,便是要把这新的心学问个清楚,否则心中念头委实不够通达。

  “以心格物,如何致知?”

  张宇初起身,羽衣飘然,一边吟诗一边踱步,竟是走出了几分潇洒姿态。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吾心光明,人人皆圣!”

  高逊志面如死灰。

  “.为善去恶是格物。”

  曹端在台下翻来覆去地念叨着这句话。

  虽然是头一次听说,但以曹端的悟性,很快就明白了什么意思。

  在张宇初所提出的新的心学概念里,格物致知更多的是面对心里的念头,格物也就是正念头,把不正当的念头弄正当,正其不正以归于正,所致的知是自己的良知,而良知则是人的道德本能,本来的心是光明纯净的人的道德会一触即发,但是会有邪恶的念头来蒙蔽本心,格物就是使不正归于正,致得良知。

  正念头就是了解到自己有不善的念头,知道了,就是知,知道了之后还要正念头,使其正当,搜索心里所有不善的念头,使其合理正当,这里首先默认了良知是光明的本心,人人都有,所以人人皆可成圣。

  “咳咳咳”

  高逊志越咳嗽越厉害,到了最后,竟是大口大口地咳出血来。

  曹端顾不上思考,连忙三步并作两步冲上台去,好在他年轻,又常干农活,竟是一个人就把高逊志给抱了起来。

  “医师!快去叫医师!”

  高逊志口中的鲜血溅在长衫上,此时竟是连着眼泪,一并混着在了一起,大滴大滴的泪水,从他浑浊的眼中流下。

  “鲁哀公西狩获麟,圣人曰:吾道穷矣,今日吾不能卫道统,已成罪人矣!”

  曹端当然能大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