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431章 济养

第431章 济养(5 / 7)

批评的是‘北宋亡于王安石变法’,这一点我以我的署名,在《明报》上做了几篇社论剖析,想来讲的很清楚的,这里就不再赘述。”

  行政学校里,聊点庙堂相关话题当然是不可避免的,而《明报》作为主要的舆论导向工具,在【奉天殿廷辩】过后,由夏原吉起草的会议纪要和相关的后续文章,自然是一茬接一茬地发表了。

  王安石变法为什么会失败,从失败中能汲取到什么经验教训,大明的永乐新政怎么做才能成功,这些姜星火根据他在奉天殿上讲的东西所进一步引发阐释的,都已经很有系统了。

  而今天所讲的显然是之前从来都没有在《明报》上公开发表的,属于先导性的言论,这自然让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众人兴奋不已。

  “但无论如何批评王安石,总体上来讲,还是只对事,不对人的。最起码普遍的观点是认为王安石虽然一些变法措施属于透支北宋国力,在民间造成了不小的恶劣影响,但此公私德无亏,一心为国。”

  “可对于部分继承了王安石变法思想,以及其庙堂派别的蔡京,则一般是定义为‘奸相’,是小人,戏台子上都是要做丑角的。”

  这是要给蔡京翻案吗?

  高逊志心头暗忖,不过倒也不像,在他看来,虽然他不是很认同姜星火的政治主张,但对于姜星火的人品节操和学术立场,还是比较认可的.对于王安石,姜星火都能给予客观公正的历史评价,并没有因为同样要搞变法就把王安石捧起来,此时是不太可能捧一个各方面远不如王安石的蔡京的。

  当然了,你要说拿荀子的“圣王说”吹朱棣那是没办法好嘛,吹一吹又不花钱。

  “蔡京新政,有一个重要的政策,也是最具争议的政策,那就是医药济养。”

  “有没有熟悉这段历史的?”

  台下众教师面面相觑,他们都是从各府县基层的学政衙门里自愿报名来的,大多数人,是觉得待在穷乡僻壤里实在是没什么前途,而大明行政学校,是京里的衙门,而且是国师亲自管着的,比较有发展空间,又同样是学政系统,专业对口。

  但你要说这帮人有多厉害,那也未必。

  因为在大明,虽然学政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差事,但那指的是类似能在殿试、府试等级别较高的考试里当主副考官的,而对于基层来说,则并非如此。

  所以在基层当学官的,嗯,水平不见得能高到哪去,科举水平高的都去当行政官了.虽然科举水平体现的不全面,但在这个时代显然是体现一个人学习能力的最标准参考标杆。

  见实在没人回答,曹端琢磨了一下,站起来回答道。

  “在下翻阅史书笔记时,倒是略有所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