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国师 > 第431章 济养

第431章 济养(6 / 7)

 见到最近因为“王霸、义利、古今”三辩擂台赛而名动京师的曹端登场,众人都是没觉得突兀,虽然因为《明报》上“走进甲骨文”的栏目而让曹端有些被打脸,但能登上这个擂台,再加上过关斩将的表现,本就证明了曹端的能力。

  “蔡京当权后,有意重开新法,在济养方面他开始结合王安石等人的办法,打算在北宋全国范围内建立居养院、安济院、漏泽园等,因为蔡京当时主管户部,所以手里有钱,也敢做事。”

  这里便是说,居养院类似于现在的养老院,主要收容无人照顾的老人和残疾人;安济院则类似于现在的医院,只不过专门为贫民提供医疗救助;漏泽园则是帮助死亡流浪者的助葬机构,有点类似义庄。

  听起来不错是吧?蔡京真是大善人。

  当时,在中枢的推动下,地方官府开始大规模修建安济院,而由于蔡京用的还是王安石变法的思路,正如以前青苗法搞得好的官员会被晋升,搞不好就会被撸下去一样,蔡京也是这么玩的,中枢对社会济养这项政策的落实是有kpi的.每年年底,对地方官府的考核中,推行济养新政的官员将会获得皇帝的口头嘉奖以及后续在升迁、转任等方面的优待。

  所以,因为中枢非常重视,地方官府就在这方面投入了相当的人力物力。

  嗯,没错,我铁血大宋又又又一次重现了自庆历新政、熙宁变法等等改革以来的景象。

  居养院建好了没人住怎么办?知县带着三班衙役亲自出动,到处抓老人和残疾人塞进去。

  漏泽园没有死亡流浪者下葬怎么办?那就

  而且最离谱的是,蔡京建医院就算了,还把主意打到了药店上。

  当然了,这也是有传统的。

  王安石变法的时候,新党就认为民间的药店大部分都会随意抬高药品价格,使得百姓就医比较困难,所以王安石干脆亲自动手,搞了国营药店“卖药所”,以低于市场价来销售药材。

  嗯,后果也都想象得到,经过一系列不算复杂的利益输送,民间药店垄断又出现了,无数自高粱河车神时代以前就开始经营的百年老店纷纷破产。

  而蔡京的医药,不仅全盘继承了王安石的思路,还大改特改。

  蔡京不仅要自己开药店,还要自己培养医生,自己确立药方体系标准化。

  早在高粱河车神的时候,北宋朝廷就搞了个《太平圣惠方》,想要做一部百科全书式的医书,而蔡京干脆在国子监里培养医生,然后毕业了按照不同的考试等级安排到国营药店里,以及地方相关的医疗机构。

  “既然了解了蔡京医药的过程,那么结合我们关于行政决策的定义,是不是很容易得出来一句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