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新时代艺术家 > 第27章 全民觉醒

第27章 全民觉醒(3 / 3)

化生活。

  《1937》的真实性经受住了考验。

  物价数据,与南京市档案馆1937年11月粮价波动曲线误差极小。

  抗日战争史的研究员,表示了对电影的欣赏,某些影视作品将大屠杀归因于个别士兵失控,但《1937》展现的排班表屠杀模式,符合东京审判中百人斩竞赛的系统性证据。

  全球票房也有斩获。

  海外主打沈三通,《精绝古城》热度还在,美国破坏自贸区的窗口期没过去。

  首周海外拿下了两亿多人民币,五千多万美元。

  沈三通的反美发言暂时没人提,聚焦于影片反映的中日问题。

  日本《产经新闻》发出抗议,《1937》煽动反日情绪。

  路透社头版报道,《中国电影界清算历史修正主义》,引述柏林大学教授评语,《1937》反应了中国文化界巨大变革。

  随着电影全面上映,引发热议。

  看完电影的观众互相给朋友推荐,观众开始觉醒。

  真正的觉醒。

  《1937》这部作品不是让人害怕的电影,看完之后能让人所有成长。

  联想到沈三通曾经干预《南京!南京!》的传闻,以及和双张因为《金陵十三钗》起的矛盾。

  再结合“倒沈”事件后,沈三通关于莫言获奖上,一反常态的发声。

  看完《1937》首映场的观众,基本能够理解沈三通在做什么。

  魔幻现实主义,只是一种创作手法,只是一种工具。

  可以用来解构,也可以用来建构。

  电影也只是一种工具,可以用来解构,也可以用来建构。

  几年前,沈三通便表达过这方面的看法,应该多做建构而不是解构,要创造,而不是摧毁。

  《1937》是沈三通刺出的一剑,也是他的文化表达。

  正如他第一次遭遇网络风暴之中甩出的《直到完全胜利》,电影是他的表达方式,确实如此。

  相比于票房,《1937》影响最大的还是从业者。

  没用任何水军,电影完成了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精准狙杀。

  在这个自媒体逐渐发达的年代,观众用自己的话语权,开始了拷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