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40章 未来的路

第240章 未来的路(1 / 6)

【2006年8月1日下午2点,第八届“新理念作文大赛”的颁奖典礼在上海展览中心隆重举行。共有来自陆、港、澳的244名选手参加了本次大赛复赛,最终33名选手获得了一等奖,另有109名选手获二等奖,102名选手获三等奖。沪上文化部门领导、《新芽》杂志主编赵常田、著名作家阿来、著名青年作家张潮,共同为获奖选手颁奖。……

  据悉,本届比赛初赛收到投稿3万余份,远超上届规模,加之赛制创新、赛区扩大,以及极有话题性的复赛题目,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被普遍认为是“新理念作文大赛”开启新元年的一届比赛。……

  负责策划本届大赛的青年作家张潮在颁奖仪式后接受本报记者的专访表示,“新理念作文大赛”不仅要把自己打造成全国范围内发掘文学新人的黄金平台,并且要在未来把影响力辐射到整个华人世界,为全世界使用中文写作的青少年提供发光发热的舞台。……】

  张潮放下报纸,疲惫的身体往座位里靠了靠,侧过头,舷窗外已经可以俯瞰整个沪上。颁奖结束以后,他在沪上又多停留了两天,帮着双学涛和这次获一等奖的周霖楠、龚婉莹、陈春成,以及另外几个颇有潜力的新人签了文学经纪协议。

  有些作者还没有年满18岁,签字都是父母代劳的。这些协议都宽松得很,并没有限定他们在多长时间内必须写出多少作品。

  因为张潮知道,绝大部分年轻作家是经不起涸泽而渔式的输出的。在原本的时空当中,他们中的有些人在20多岁甚至30多岁才崭露头角是有原因的。

  “新理念作文大赛”的一等奖和在《青春派》杂志上刊登作品,一方面是“出名要趁早”的诱惑,另一方面也可能丧失了原本能让他们变得更好的积淀过程。

  像17岁的陈春成,能在现场比赛中写出《夜晚的潜水艇》的雏形作品,但未必能在他27岁的时候,把这篇雏形打磨成张潮曾经熟悉的样子和水平。

  所以张潮并没有急切地用硬性条款来束缚他们。唯一的例外是周霖楠,这个18岁的沪上女生有着极强的表达欲和输出热情,直接就表示自己能在今年内交给“潮汐文化”一部长篇,希望“潮汐文化”能帮她运作好。

  这可能就是天生的畅销书作家体质吧。

  正闭目养神间,忽然有人轻轻点了一下张潮的胳膊,张潮扭过头,就看到一个大概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正蹲在自己的座椅旁边,满眼兴奋,轻声问道:“您是张潮吗?”她明明很激动,但又要克制自己的肢体语言和声调,怕打扰到其他休息的旅客。

  张潮看到她手里抱着一本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