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59章 送脸下乡

第259章 送脸下乡(3 / 6)

”似乎来自于加西亚·马尔克斯,但在风格上,更多是借鉴了民间故事和话本小说的创作手法。

  不过再怎么借鉴,也只是作家一人在写作。所有的繁复和分歧,都是作家一人在“模拟”不同的写作人格的产物,严格来说与真正的“故事”只有形似,没有神似。

  但是张潮这次的创作就不一样了,他真的让很多孩子介入了自己的创作过程。每个晚上给孩子们讲完片段,他都会收到孩子第一时间的反馈——

  “我觉得巫师爷爷是真的会法术的,不然他不就在撒谎吗?”

  “韦小亮一个人去找张老师,不会迷路吗?山上的岔路可多了,走错一个就要绕好远。”

  “我爷爷说只要公鸡不打鸣,太阳就不会出来,这样一天的时间不就延长了吗?”

  “我今天刚听老师说,流星其实是许愿。下流星雨不就让很多很多人许愿?”

  “是啊是啊,要是所有的村民和同学,都许愿韦小亮的妈妈好起来,说不定愿望就成真了呢?”

  “今晚会有流星吗?”

  “可能吧?诶——刚刚是不是掉下来一颗?你们看见了吗?”

  ……

  这些童言童语,张潮回房间以后,都一一记录下来。有些启发他修改了自己的原文;有些则成为后续情节的灵感;还有些,则干脆变成了另一种发展可能,延生出另一条故事线索。

  张潮刚开始讲故事的时候,设置了7天的“大限”,心想着十天半个月怎么也把故事讲完了。

  但随着孩子们的加入,这个故事的细节越来越翔实、支线越来越丰富,版本也越来越多,结果一直讲到了快12月底,才接近尾声。

  所以才会出现除了开头和结尾,张潮自己都分不清后来讲述和记录的内容哪些是自己原意,哪些是孩子们再创作的情况。

  就像《西游记》,最初是元人话本《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只有3卷17节,师徒4人也只出现了唐僧和自称“猴行者”的白衣秀士。

  但是历经数百年的变迁,最终形成了煌煌上百回的《西游记》(版本太多,就用这个统称了)。

  张潮没有想到一个无心之举,竟然让自己亲眼“见证”了故事是怎么诞生和发展的。

  最终这个故事完成的时候,会呈现出怎样一个样貌,张潮自己也没有把握。但他仍然愿意维持这种开放的创作状态,甚至非常享受这个可遇不可求的创作过程,都不去特意整理书稿了。

  不过村长不了解张潮的“工作性质”,只觉得这个小伙子每天要么无所事事,要么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大半天没有动静,加上这一住就两个多月……

  以往也有背包客在什雷村流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