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66章 知音难得

第266章 知音难得(1 / 6)

文学界对张潮这次演讲的反应相对比较迟钝。张潮之前的作风给人印象太过深刻,大家都怕这小子又在钓鱼。

  对自己作品进行批评的作家一向都有,但一般分为两种状况:一种是礼貌性的自谦之语,说自己“写的不好”“最好的作品永远是下一部”之类。

  还有一种是有所寄托,例如鲁迅先生多次提到希望自己的文章“速朽”,是希望他作品反映的国人的“劣根性”能早日去除,后人再不用看,也看不懂“阿Q”和“祥林嫂”们。

  但是极少有人如张潮这样,近乎于以一个旁观者的态度,冷酷地对自己作品的内核与局限性进行解剖,精确指出了病灶所在。

  这种态度让大部分关注他的人都有些惊疑不定,就连他的老师们也不例外。

  绝大部分成名作家,无论其在其他方面如何谦逊,对自己的表达总归是自信的。而从文学批评角度看来,天底下没有完美的文学作品,缺点和特点往往是相伴相生的。

  张潮的这次演讲是不是他创作转型的一个宣言呢?没有人知道。

  “张白之争”后,文学批评界几乎对张潮的作品都保持了一种普遍的缄默状态,批评固然几乎没有,但赞美同样很少。

  就拿去年张潮出版的《刑警荣耀》来说,应该讲其创作手法、题材,相比张潮之前的作品,都有较大的突破,但是国内却鲜见对其文学价值的论述、评价。

  张潮对这种情况也很无奈。他与白晔的争论本来就起于偶然,后来的发展更是超乎自己的想象。他反对的是文学批评掐住入口的做法,而不是反对文学批评本身。

  实际上在“张白之争”前,论述张潮作品或者评价“张潮现象”,算是批评界的热门内容,不同态度的文章很多,不乏言辞尖锐之作。

  但是张潮没有反击,甚至没有在意。创作和批评本身就互为镜像,都是文学生态链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是位置需要调整而已。

  既然别人不批评我,那就只好自我批评——顺便为别人批评我指明方向!

  2007年1月底一个普通的早晨,早上快10点了,张潮还在赖床。昨天晚上他打“暗黑破坏神2”,刷地狱老墨刷到3点多钟,一件好货都没出,气呼呼地上床睡了。

  所以他被老爸叫醒的时候起床气还挺大:“我昨晚写小说写到3点,让我再睡会儿……”

  这次张卫国没有惯着他,硬是把他拉了起来,然后把一份报纸塞进了他手里,并且郑重地交代道:“这篇文章写得很好,对你的写作有指导意义,你一定要看完!”

  张潮这才不情不愿地的坐在床上,翻看起报纸来。

  这是过年前最后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