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6章 知音难得(5 / 6)
蒙、改革与保守、左与右等历史变奏作为理解“80后”自身及所处时代的主导线索。……】
【“80后”并没有亲历80年代,与之存在一种历史的隔膜;更重要的原因或许在于,全球化和市场化主导下的“漫长的90年代”才是他们生活的基本处境。……】
【历史在“80后”身上断裂了:一方面,经济在高速发展,一切也都在飞速发展、上升和涌现;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事物在萎缩、下沉和失落,例如成长的故乡、少时的记忆和旧有的社会关系,都迅速地面目全非。……】
【张潮就是一个站在历史的断崖上,顾盼迟疑的独行者,因为他比其他所有“80后”作家走得都更远,所以现在只有他站在了这里。……】
【他也许会终将需要创造出一种连接两个时代、两个世纪的新方式。也唯有创造出这样一种新方式,“80后”才能在已经开始的代际更替之中、在已经拉开大幕的新的历史正剧之中,恰切地实现自我定位。……】
【但如果没有,那我们也应相信,后来者也会完成这个历史使命,从“80后”自身的历史位置出发去理解当下与未来的时代状况,并主体性地承担起历史责任。】
……
酣畅淋漓!
张潮把报纸往桌上重重一扣,发出“砰”的一声响,然后喝彩道:“好!好!写得好!”
倒把老爹张卫国吓了一跳,以为张潮这喝倒彩呢,马上道:“人家写得不错,大过年的,你可别乱撒气!”也不怪张卫国误会,张潮这方面“凶名”实在太盛。
张潮无奈地看了一眼老爹,才道:“我说的好,是真好。——再说了,我是那么睚眦必报的人吗?”
张卫国这才放下心来,与张潮讨论道:“这个‘石岸’,肯定也是个年轻人!甚至是你的同龄人!”
张潮问道:“你怎么知道?”
张卫国道:“他对于‘80后’的解读,显然是带着主体意识的,也就是说他是以‘80后’写‘80后’。文章中有很多痕迹可以看出来……
再说了,这种视角和视野的批评文章,老古董们也做不出来。”
张潮点点头,同意老爸的判断——虽然老同志远离文学很多年了,但是当年的功底无疑还在——说道:“他对‘80后’,包括我在内,存在的问题的判断直击要害。
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映照的是我们这一代人无处不在的失落。其实我很多时候就是在这样一种发展与失落交织的社会变迁中理解自身的历史和位置。”
张卫国同意道:“我们这一代的作家,更多地是向‘过去’,向‘乡村’,向‘历史’去寻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