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85章 中国文学的……大排档宣言?

第285章 中国文学的……大排档宣言?(2 / 6)

厨子。”

  这个弯拐得有点急,众人一时间消化不了,都没有人接茬,于是张潮连忙招呼大家吃菜喝饮料。

  过了好一会儿,才有一个学生怯生生地问道:“你的意思是,帕慕克是一个‘转变期’的作家?”

  张潮没有马上回答,示意他等一下,开始专心对付手里拿着的一个皮皮虾。他先用筷子尖垂直插进皮皮虾的尾部,然后沿着皮皮虾的背甲一路把筷子捅到头,按住,再捏着尾巴一揭——

  一只完整的皮皮虾就被剥出来了。

  张潮惊喜地道:“有膏!”接着一口就把皮皮虾的肉和膏吃进了嘴里,品味了虾肉的鲜甜和虾膏的醇厚以后,发出了心满意足的“嗯~”声。

  受到张潮的感染,大家也放松下来,开始剥虾的剥虾,剔刺的剔刺。

  张潮这才说道:“说他是‘转变期’的作家,不仅不准确,甚至可以说贬低了他。他就代表着转变本身——帕慕克之前,土耳其文学关注的主要对象是农民和城市的底层劳动者;

  手法也局限于现实主义,几乎是欧洲18、19世纪文学的粗糙复刻。这当然不能说是‘错’,但毫无疑问忽视了土耳其社会在奥斯曼帝国末期以及瓦解以后,发生的巨大变化。

  帕慕克是以一己之力,用他杰出的创作,把土耳其社会的城市以及城市中产阶级、知识分子阶层,带入了文学世界当中,并且成为经典。

  他几乎是一个人创造了土耳其这个国家乃至文化圈的现代文学,不仅是在技法上打碎了欧洲中心主义,而且在主题层面上,创造出兼具现代与传统的全新的审美范式,比如‘呼愁’。

  如果说凯末尔在制度上缔造了现代的土耳其社会,那么帕慕克就是在创作上缔造了现代的土耳其文学。”

  凯末尔被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张潮竟然将一个作家和“国父”相提并论,也算是开未有之先河了。

  中文系的老师舒琼一时间竟有些恍惚,不由得质疑道:“你这么评价,会不会把帕慕克显得太高了?

  他难道比托马斯·品钦,或者约翰·库切还要优秀吗?”

  托马斯·品钦是美国作家,约翰·库切是南非作家,在世界现代文学版图里,都算得上是“基石”型的人物。

  张潮解释道:“帕慕克是给整个土耳其世界的年轻作家开路的人。他为土耳其带来了从表达形式到思维方式都独树一帜,又臻于完善的文学范本。

  这种示范作用和鼓舞力量是巨大的。我敢预言,不久的将来,土耳其,或者土耳其文化背景的年轻作家会一个一个涌现出来,不断冲击世界文学的中心。

  因为帕慕克已经把最难的事做了,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