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85章 中国文学的……大排档宣言?

第285章 中国文学的……大排档宣言?(3 / 6)

大的石头搬开了。”

  一个学生好奇地问道:“最难的事?最大的石头?是什么?”

  张潮“嘿嘿”一笑,道:“那当然是辉煌灿烂、历史悠久的奥斯曼帝国的文学啊。别忘了,人家也是上承古老文明、绵延数百年的大帝国,经典浩如烟海。

  如何面对这庞大到能把任何后继者碾成粉末的遗产,如何处理现代与传统的难题,始终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帕慕克因为搬开了这块石头,差点被保守派送去坐牢,甚至上了激进派的暗杀名单,只能被迫离开家乡。

  当然,土耳其的国内倒是有不少他的拥护者认为帕慕克应该回国坐牢,甚至被杀死,这样能激起国际社会重新关注世俗化改革。”

  张潮说完,饭桌上的师生全都陷入沉默当中。他们完全没有想到张潮竟然对帕慕克的了解这么全面、深刻,完全不是国内跟风的皮毛报道可以媲美的。

  帕慕克去年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向迟钝的中国文学界也是这时候才开始关注到这个作家。

  《我的名字叫红》更是第一部被翻译成中文的帕慕克作品,出版于2006年8月,到今天也才半年多年。

  当所有人还沉迷在帕慕克天花乱坠般的繁复叙述技巧中时,张潮竟然已经开始关注帕慕克的文学史价值,这种敏锐足以让国内绝大部分的研究者都汗颜。

  尤其是张潮说完这一切,还一副“不就是应该这样吗”的样子,让人又羡又恨。

  其实不是张潮有意要炫耀,因为这在10年后,帕慕克已经被研究烂了,他说的这些结论并没有特别之处。

  但是在2007年初,就堪称石破天惊了。

  不过这绕了一大圈,和“中国的当代文学是否落后于世界”有什么关系呢?

  不一会儿,有人回过味来了,问道:“帕慕克把奥斯曼帝国辉煌的文学传统这块石头给搬开了,为后来者开了路——你的意思是,我们中国的当代文学缺少这么一个人?”

  张潮点点头道:“中国的文学传统比奥斯曼帝国还要悠久灿烂,经典还要丰富多彩。这个遗产自然很丰厚,但其实也是一种枷锁。

  白话文运动在表达形式上把这块石头搬开了一半,但是更难搬开的是剩下的那一半。”说着,张潮用手指了指脑袋,一切尽在不言中。

  一个同学奇怪道:“鲁迅不算吗?”

  张潮笑着答道:“鲁迅都还没有被打成‘汉奸’,可见他还不算。——但他确实是最接近的。能说出古书的字里行间都是‘吃人’二字这种话,已经堪称不朽于史了。”

  此言一出,所有人都盯紧了眼前的菜,似乎怕听到什么不经之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