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百年孤独》的开头,真的好?(1 / 7)
张潮道:“一个人可能不行,也许很多很多人就行了。”
“嗯?很多人?”
张潮问道:“鲁迅先生,还有瞿秋白等人,为什么要提出废除汉字,使用拉丁字母?”
“大概,大概是因为汉字难学?”
张潮点点头道:“汉字难学,文化难普及,民众难启蒙。加上当时先进的技术、思想、文化、制度,都在欧洲,所以他们才着急地喊出‘汉字不灭,中国必亡’,还提出一个著名的论题——
‘我们是应该为汉字而牺牲,还是应该让汉字为我们牺牲呢?’”
鲁迅这方面的主张,一向不受后来研究者的重视,所以知之者甚少,即使中文系的同学,对鲁迅著作阅读重点也是在那些名篇上,竟还有人没有听说他有这方面的主张,不由得惊呆了。
张潮接着道:“今天我们觉得是偏激,他们当时觉得行动得太慢、太迟。那汉字没有拉丁化,并且适应了现代化是怎么做到的呢?”
“教……教育普及?”
张潮同意道:“是啊。靠的是越来越多人脱盲了,越来越多人使用汉字来交流、创作,随着使用者规模的扩大、文化层次的提高,以往鲁迅这一代人觉得汉字的不便之处,逐渐被一一解决。
甚至,还发掘出了汉字在传达信息方面,相较于字母文字的优势。比如同样的书面单位面积,汉字的信息密度更大;面对新生事物,汉字组词的效率更高。
但是社会不发展到这一步,这些也都是空谈。”
“所以,你的意思是?”
张潮笑道:“我们拥有传承最悠久的文明史,拥有最广袤的土地,拥有最庞大的人口规模,只要写的人够多,哪怕没有出现卓绝超凡的文学家,也能走出一条路来。”
“也就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张潮道:“是,写的人多了,今天的很多困惑就不再是困惑了。我们现在所有的问题就是,写的人太少。——好了,大家抓紧扫荡,快10点啦!”
说罢,起身就去前台结了账,一共709块钱,老板抹了零,张潮只付了700块。
宵夜上的这个话题,说起来其实颇为沉重,虽然“文无第一”,但是自家的文学比别人的差,总归是件让人难过的事。
但是张潮把这种情绪转化成了对文学使命的理性思考和目标建树,已经是在众人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张潮结完账出来,大家也已经纷纷站起身来,一一和他道了别,方三三两两地打车回了学校。
只有张潮,问了问金海岸小区的大概方向,被告知走路不过10多分钟,于是在微寒的寒风中,乘着兴致散起步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