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87章 因人设奖

第287章 因人设奖(2 / 6)

是哪个文学奖没有自己的调性?茅奖已经算是在这方面做得不错的了。

  李存保犹疑道:“现在他谈茅奖,未免太年轻了点吧?阿来拿奖也过了40了吧。”

  刘衡看了一眼李存保道:“我啥时候说他这届就要获奖?我的意思是,咱们总得考虑一下像他这种特殊情况,应该怎么好好鼓励一下吧?

  还记得上次开会——就小张也在那次——人领导怎么说的?‘要大力发展青年作家队伍,不断为巩固文化阵地,坚持对外文化输出,为国家树立良好的文化形象。’

  话都说到这份上,咱们总该有点行动才是。”

  听到刘衡的话,大家都沉默了。张潮上次参加作协的会议,虽然只是“列席”,但是受到的关注却是最多的。甚至有种说法,上级部委之所以召开这个会议,主要是因为张潮近年来在海外引发的巨大而正面的影响力。

  所以哪怕张潮现在只有22岁,哪怕张潮没有一官半职,甚至连作协都没有正式加入,但是至少在短期内,他的一言一行,都牵动着许多有心人的目光。

  铁宁眉头紧锁,身为作协主席,她当然知道领导这句话的分量,尤其是开完会以后,张潮就蹦跶到鹭岛去了。说是去厦大做交流访问,但是从厦大传回来的他的讲座内容,一次比一次劲爆。

  一开始张潮还只是谈一谈自己的创作历程和亲身体验,渐渐地他就开始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水平颇有意见了,尤其是认为中国当代没有产生像帕慕克一样有能力为后来者扫清障碍的大师。

  帕慕克是刚刚获得诺奖的“当红炸子鸡”,这口气也就忍了。

  但是再往后,张潮对当代中国文学的“意见”就越来越尖锐,尤其是在谈到许多国家作家学习马尔克斯、魔幻现实主义等世界先进潮流不加节制时,更是毫不客气,甚至捎带着把自己老师于华、默言都有所批评。

  而让这次作协会议,专门要拿出一个章程来讨论文学奖项一事,正是张潮近期在鹭岛的一次公开课,主题是——《文学奖项背后的权力结构与文学价值观》。

  张潮在这堂公开课上,针对国内外不同文学奖项,对本国以及世界文**流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的剖析。演讲全文在当天晚上就被热心的学生整理出来,放在网络上了。

  张潮在公开课中,发表了一些颇为敏感的观点:

  「文学奖项往往与权力结构紧密相关,它们不仅反映了国家意志,而且在权力场内文学场的建构与配置中占据主导地位。」

  「文学奖项的设立和评选过程体现了特定的文学价值观,这可能导致文学创作的单一化,使得文学作品趋向于符合评奖标准的风格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