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88章 勇夺诺贝尔!

第288章 勇夺诺贝尔!(5 / 6)

学价值观》。”

  立刻就有学生提问了:“您是说,「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也代表了某种文学价值观和权力结构,试图驯化读者是吗?”

  张潮点点头道:“何止驯化读者,它也在驯化作者。「诺贝尔文学奖」经常被诟病价值观过于保守和过于学院化,所以经常会有某位作家‘冲击诺奖’这种说法,甚至还有公开的赔率,可以下注。

  有些荣誉满身的作家,确实在创作中会产生向诺奖价值观靠拢的自觉或不自觉。诺奖评委呢,也和考试出卷者一样,开始不断地‘套路’‘反套路’。

  这都是奖项在驯化作家的表现。具体到我获得的这个「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它的价值观就是高度开放、多元和国际化,以展现文学中‘陌生的风景’作为宗旨。

  所以有不少美国以外的作家,或者非美国本土族裔的作家,会凭借边缘化的题材获奖。这其实也是一种驯化或者塑造,等于告诉我们这些外国作家,他们喜欢什么口味的‘饭菜’,让我们照方下锅……”

  “那这样的驯化有用吗?你受到影响了吗?”另一个同学大胆问道。但是一问出口,他就被后面的同学拍了一下,示意他问得太唐突了。

  不过张潮却示意没有关系,然后大大方方地答道:“当然有用。我写下的每一行文字,都是长久以来不同的政治、经济、哲学、社会……这些力量对文学进行不同驯化的结果。

  呃……怎么解释呢?你们看过电影《穿普拉达的女王》了吗?”

  教室里大部分同学,尤其是女生都点了点头。《穿普拉达的女王》是梅丽尔·斯特里普、安妮·海瑟薇主演的经典时尚题材电影,2006年6月在美国上映,2007年2月在中国上映。

  这部电影第一次向外界展现了奢华光鲜的时尚界内里的残酷、无情、腐败和剥削,也展现了其价值所在。女主角的换装秀,则让很多中国的年轻人开了眼——原来时尚是这么回事?

  张潮接着道:“那你们还记得里面的一段台词吗?——

  「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以为是按你自己的意思。实际上从2002年奥斯卡·德拉伦塔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很快,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的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你觉得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其实不然,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

  这段台词太有名了,也是电影中时尚女魔头米兰达彻底击溃自以为有才华的助理安迪·萨克丝的一段话,点出了时尚产业如何在不被感知的情况下,影响人们对颜色的挑剔、对款式的选择。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