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288章 勇夺诺贝尔!

第288章 勇夺诺贝尔!(6 / 6)

  所以学生们也纷纷点头,有些敏锐的已经察觉到张潮的意思了。

  张潮道:“时尚如此,文学其实也差不多。我们从小能学习的经典,都是经过不同标准选拔出来的。这些标准是什么?很大程度上不就操纵在不同的一小撮人手里吗?

  所以作家的‘独立性’不宜过分奢谈,我们时刻都在被驯化和塑造。只不过有些比较粗暴,我们的反抗也引人瞩目一些;有些则十分隐蔽,我们已经受影响了也不自知。”

  这番话在座的学生听得只觉得张潮把一个挺复杂的道理,通过热门电影的台词,解释得深入浅出。

  而在同是作家的王震旭耳朵里,却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

  这是何等样的冷静、客观和理性,仿佛刚刚获得美国文学大奖的不是张潮他自己一样。一个人得自省到什么程度,才会在这种情况下,仍然不忘剖析自己。

  他转头一瞥,忽然看到自己的老师饭塚荣教授,正站在大教室的门口,静静听着张潮讲课,还不时面露赞许之色。忽然就想起饭塚教授提过的鲁迅的一句话:

  「我的确时时解剖别人,然而更多的是无情地解剖我自己。」

  恐怕作为张潮此时的写照,再合适不过了。

  不知不觉间,教室的门口已经站了越来越多的中文系老师,有教授、有讲师,也有普普通通的助教。几乎没有课的而还在学校的,都赶过来了。

  兰婷看到这种情况,连忙组织同学从后门溜出去,到隔壁的空教室,给这些老师搬来了椅子。

  不一会儿,大教室门口的空地,就坐满了人,大家看向张潮的目光,或有审视、或有钦佩、或有困惑、或有感叹……

  他们心中所想,与王震旭或多或少有相似之处——一个刚刚获得美国文学大奖的年轻人,怎么就可以做到如此镇定从容地来教室上课,并且学生面前毫不忌讳地剖析自己的呢?

  林丹娅教授想起了那天晚上和系主任李无为的聊天内容,忽然有了明悟:张潮在鹭岛这两周的讲座、交流、公开课……集合起来,不就是他留给厦大的宝贵财富吗?

  尤其是他可是在厦大交流访问期间,获得「美国国家书评人协会奖」。只要做好张潮这些资料的整理工作,今后在他的履历里,永远都绕不过去这一段经历。

  但就在张潮在中国乃至世界华人圈受到无数赞誉的时候,在亚洲大陆的另一侧,一个“超级大国”正发出对他的声讨:

  《中国的小偷,盗走了湿婆赐予印度人民的桂冠!》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