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我使用的是……母语(4 / 4)
世道,这群婊子养的……我他妈才不在乎他们怎么评价我的小说呢。我只在乎支票——只要上面数字的长度一如既往,那就证明我没有被读者抛弃。
至于其他的,Fu** Off!”
一边说着,一边一口喝光了杯子里的酒。
张潮听得高兴起来,斯蒂芬·金的创作理念虽然和自己有差别,但是他的创作经验和创作心态却真值得自己借鉴。
“不做分别”“只管支票”,并不是那么难懂的道理,但如果不是从斯蒂芬·金嘴里说出来,对他不会有这么大的说服力。
也许这就是“听过许多道理,但仍然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
和斯蒂芬·金的交流,他说的多,张潮说的少,却丝毫没有让张潮感到压抑。张潮像一个采访者,一点点从这个老作家这里“掏”出了真东西。
不知不觉到了中午,几人去餐车用了午餐。
下午又聊了一会儿,一直到3点钟,列车开进了内华达州境内,停靠在里诺站,斯蒂芬·金将要在这里下车,属于他和张潮的对话时间,结束了。
由于停靠时间足有20分钟,所以出版社在站台安排了一个简单的记者采访,作为第一次对话的总结。
不过这种采访就比较官方了,张潮和斯蒂芬·金默契地商业互吹了一波,都是应付媒体的老手了,那叫一个滴水不漏、皆大欢喜。
送走了斯蒂芬·金,张潮也要上车继续自己的旅程了。
就在他重新踏进车厢门的时候,忽然有个声音喊住了他:“张潮先生,能问您最后一个问题吗?”
张潮转过身来,发现是个南亚长相的记者——有着欧洲人的深轮廓、大眼睛,但皮肤却是棕褐色的。
记者没等张潮回答,就道:“我是《美国印度人报》的记者,据悉这次您的对话对象有基兰·德赛,请问同样作为亚洲青年作家的代表人物,你认为和作为布克奖得主基兰·德赛最大的差距是什么呢?”
张潮想了想看,道:“差距?我想大概是,我是用自己民族的母语写作?”
说罢不理会记者的反应,转身走进了车厢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