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我使用的是……母语(3 / 4)
门的负责人,《三体》虽然不是她翻译的,但是她要参加交叉审阅,还是比较有把握的。
斯蒂芬·金饶有兴趣地问道:“‘思想钢印’,这个词有意思,是你创造的吗?”
张潮解释道:“这是在我主编的一本杂志上连载的科幻小说《三体》中的一个词,它大概是……”张潮简单介绍了一下《三体》的情节和“思想钢印”的内涵。
斯蒂芬·金听完以后,兴趣明显变得更加浓厚了,问道:“这部小说听起来很棒!有英文版了吗?”
张潮向许蕊雅使了个眼色,许蕊雅连忙道:“我们已经翻译了它的第一部,刚刚这个词出自第二部。如果您感兴趣的话,我们可以给您看第一部的翻译稿。”
斯蒂芬·金不仅是个写作狂,也是个阅读狂,每年都要读近百本书,听到又有新书可以看,自然十分高兴,立刻就掏出一张名片递给了许蕊雅,还说道:“我已经迫不及待了!”
在走道上“旁听”的大卫·米勒神色一紧。张潮确实把《三体》的部分章节发给了自己,但是自己并没有马上签下来——原因是他没有怎么看懂这部小说。
他并非没有阅读科幻小说的经验。相反,作为一个以“阅读”为谋生手段的美国精英,他读过的科幻小说或者幻想小说简直数不胜数。
不过没有哪一部像《三体》一样让他感到困惑——他能感受到其中宇宙静谧却危险的宏大构思,也为三体人“锁死”人类科技的想象力而惊叹,但更多时候却对其中硬核的理论内容和有些“奇怪”的人物动机望而却步。
毕竟作为编辑,他是在为读者挑选作品,而不是为自己。
据说这是一个「三部曲」,这才第一部,大卫·米勒想再观望一下。
张潮怎么忽然就把《三体》成功“推销”给斯蒂芬·金了?要知道斯蒂芬·金是有合作更亲密的出版社的……
大卫·米勒决定,这次火车之旅一结束,就把《三体》第一部给签下来。
斯蒂芬·金显然聊嗨了,语言越来越“放肆”,他对张潮道:“小伙子,别他妈在乎自己写的小说到底能不能名留青史。
菲茨杰拉德成名的时候就是个写流行小说的,青春、爱情、幻灭……他的《了不起的盖茨比》其实卖得一塌糊涂。
那时候《纽约时报》上的批评家们有的说‘小说读起来夸张怪异、不时显露出廉价小说的痕迹’,有的说‘小说过于散漫与孱弱,矫揉造作的刻意感会让它很快被人遗忘’。
然后菲茨杰拉德就开始走上他的末路了。嘿,后来他们又说《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杰作,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最伟大的作家。
你看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