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4章 三年一轮回(2 / 5)
……
最后都化为一句话:“你这死孩子,这么大事也不告诉我们一声!”
张潮嘴里正叼着半根油条,手里端着一杯豆浆,满脸惫懒地道:“你们知道了,难道还能过来给我当保镖不成?”
母亲柳眉一竖:“当保镖?我们是要去把你带回来的!多危险啊,要有日本人受刺激了打你怎么办?”
张潮更无所谓了,大咧咧地道:“现在没有3D打印,用手搓不出让人心胸开阔的神兵利器,不要担心。”
母亲无奈,一巴掌拍在张潮父亲的背上,呵道:“你看看你儿子,又说胡话了!”
张建国本来把报纸高高举起,打算做个隐形人,没想到还是被老婆揪出来了,只能放下报纸,摆出威严的模样道:“这就是你的不对了。俗话说,不怕一万,只怕万一……”
话没说完,张潮三下五除二就把油条吃光,跳下椅子,抓起自己的背包,一溜烟就跑出门,只留下一句话:“我去趟市区。”
母亲拦都来不及,只能看着儿子的身影消失在门口,不由得埋怨道:“这孩子大了,越来越管不住了……”
父亲却很看得开,开解道:“还‘孩子’呢?去年不就说了,家里的顶梁柱是他了。
他做什么都有自己的主意,我们别拖后腿就行。”
母亲不知道该说什么,叹了口气,又把副版的报纸抽了出来,拿出剪刀就把整个版面给剪了下来,张建国急了:“其他我还没看呢!”
“自己再买去!另外,其他报纸也买几份回来。”
张潮母亲所料不错,今天早上关于自己儿子的报道数量和报道高度已经达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这位来自中国东南沿海的年轻人,用行动重新定义了“文化交锋”的意义。他拒绝被规训为西方视野中的东方符号,也拒绝将日本文学奉为不可撼动的“亚洲巅峰”。
在东京电视台的访谈中,他掷地有声地指出:“日本文学沉迷于扮演‘无害的东方情人’,而中国作家必须走自己的路。”
这番言论不仅撕碎了日本知识界长久以来的文化优越感,更让世界看到中国青年一代的文化自觉——
既不沉溺于传统窠臼,也不跪拜于他者标准,而是以独立的批判精神构建属于新时代的叙事体系。】
——《光明日报》
【张潮以“破局者”的姿态,为中日文化交流开辟了新范式。他拒绝用外交辞令粉饰分歧,而是用尖锐的真相倒逼反思。
当右翼支持者叫嚣“大和民族最优秀”时,他用《黑船祭》的殖民伤疤唤醒民众的历史记忆;当日本文坛沉迷于诺奖幻梦时,他用《广岛札记》的未尽之问揭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