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张潮卖的不是书……(2 / 5)
;
梁钿没来说,「故乡」是哥哥离开以后就再也没有回来过的地方;对梁厚生来说,「故乡」是爷爷给他做的风筝……
那在大家的心里,「故乡」,或者「乡土」,又是什么?”
此刻,台上的孩子已经基本都发过言了,只有几个孩子年纪太小,普通话说不利索,所以才没有发言。
张潮的话引发了现场所有人的思考。面对台上孩子那清澈的眼神,大家心底的那份柔软都被轻轻碰了一下,
陆金波想到了自己的家乡,河南平顶山的一个小村,从小自己除了读书,还要帮家里干各种各样的农活,捡柴火、割猪草、打粮食……样样精通,如果不是考上了大学,他相信自己当农民也会是一把好手……
实习记者顾琳则想到了上海的巷弄。她出生在那里,成长在那里,飘香的馄饨、红砖的民居、欧式的建筑……当然还有在头顶交织成网的晾衣杆,以及饭点时母亲的呼唤……
她身边的杨卫华是土生土长的燕京人,生在四合院的老石榴树下,长在胡同的烟火气里,只是这些年随着燕京的发展越来越快,四合院拆的拆、改的改,小时候的记忆也越来越模糊,有时候他甚至都想不起来当年的老街坊的样子了……
随着这种情绪的发酵,现场的氛围顿时变得温柔又伤感起来——无论来自城市还是乡村,「故乡」都是每个人精神上不可抹去的一个烙印。
张潮缓缓地道:“我的新小说叙写了福海三代移民的身份、记忆与现实的彼此交错,就是希望能在传统「乡土小说」的缝隙当中,去寻找一条不一样的道路。
在漫长的岁月变迁里,人的记忆会模糊、会扭曲、会裂变、会发疯……但是一切都导向一个朴素的事实——当城里的孩子在讨论星舰飞船时,什雷村的孩子也在数着谷仓顶漏下的星光认字。
这不是落后,是我们这个民族最珍贵的本事——无论留下还是离开,我们踏出的每个脚印都能长出故乡。
这也是我第一次在作品里叩问一个永恒的话题:什么是「故乡」?那至少在这部小说里,它的答案——「故乡」是千千万万条这样的回家路、离家路,是摔碎了还能攥紧泥土继续往前走的韧劲。
可能有人觉得这有点太‘宏大叙事’了,也可能有人觉得这有点拔高我自己,但这就是我最真诚的想法。”
张潮讲完这番话,和孩子们一起转过身来,一人拉住盖住背景大幕凸起部分的那块大红布垂下来的一个布角,使劲一拉,大红布落了下来,显示出淡金色的两个大字:
「原乡」。
张潮笑道:“这就是我新小说的书名,《原乡》。这是一本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