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意外的受害者(1 / 5)
“岂有此理!”燕京辛东方的办公室里,董事长俞明洪将手中的《收获》狠狠地摔到桌上,发出一声巨响,吓了面前的高管一跳。
作为在纽约、香港两地上市的教培企业,在张潮的《最后一课》面世以后短短两天时间里,股价就暴跌了近8个百分点,算是2006年上市以来较大的跌幅了。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文坛还沉浸在《最后一课》的叙事技巧带来的全新体验时,股市就率先做出了反应,给了老俞一点小小的“文化震撼”。
老俞虽然以极大的忍耐力看完了整篇小说,知道张潮并没有指名道姓,但是依然无法“原谅”张潮给教培行业泼的“脏水”。
小说中的「张潮」堕落以后对家长、对学生施行的种种手段,不仅突破了道德的底线,简直连做人的资格都没有。
一桩桩、一件件,不仅砸在每个读者的胸口,也砸在老俞这样的从业的心头。
这个搞教培的「张潮」,做的都是什么畜生行为!
老俞很自信,无论现在还是以后,这些行为在「辛东方」绝对……肯定……应该不存在。
外人印象里,辛东方主要是搞出国的雅思、托福培训,毕竟这几年他们最有名的老师老罗就是教托福的。
但实际上早在几年前,覆盖小学生到高中生的k12课程就是辛东方的重要业务板块了,贡献了大量的营收。
张潮的《最后一课》里的主角「张潮」虽然是个「个体户」,但是明确提到了他刚到深圳是一家「大型教辅机构」兼课,学习到了不少应付家长和学生的“技巧”。
业界普遍认为现在能成为「大型教辅机构」的,只有辛东方。
按照以往的经验,张潮的小说在艺术上的成就另说,舆论上的威力那可以用八个字形容——「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他出版的第一部小说《少年如你》,就曾经引发全国范围内关于“校园暴力”的大讨论,最后促成了相关立法。
后来的《蜗居》则再一次证明了张潮不碰现实题材犹可,一碰那就非得碰出个电闪雷鸣来。
所以在文学界还没有反应过来的时候,媒体们先把《最后一课》定义为“反教育焦虑”题材的小说,并且矛头直指辛东方。
率先发难的是《中国教育报》,一篇名为《警惕教培机构贩卖焦虑,催化内卷的行业乱象》登上了「微博网」刚刚推出的「热搜」栏目。
【近日,作家张潮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在文坛引发震动。这部以未来十年教育生态为背景的作品,以冷峻笔触揭露了教培行业无序扩张下的畸形图景:机构贩卖焦虑、教师道德失守、资本逐利酿成安全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