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意外的受害者(2 / 5)
尽管情节属文学虚构,但其对教培乱象的精准解剖,竟与现实中的行业弊病惊人重合。当教育沦为商品,当课堂异化为生意场,我们不得不追问:教辅机构究竟是在助力成长,还是在催化一场全民内卷的恶性循环?】
马上就有教育专家跟进,在接受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言之凿凿地指出:“教培巨头已形成一套完整的‘焦虑-付费-更焦虑’的商业模式,其本质是将教育催化为一场人为制造的稀缺游戏。”
电视台还采访一个脸部打了马赛克的资深教培老师,他“公司培训只教销售话术,从不提教育理念。在这里,好老师的标准就是能让学生续费。”
从辛东方翻脸出走的老罗,也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老罗语录」时隔数年,再次更新:
【所有家长都该给张潮磕一个!《最后一课》大火前,谁知道这个行业能这么搞?现在好了,全中国都看明白了。要不怎么说艺术源于生活,但生活更不要脸呢?】
轰轰烈烈的舆论潮水,大有打倒「辛东方」之势。
老俞面对这“飞来横祸”,偏偏还没法真的对张潮说什么、做什么。
人一作家写的是小说,啥是小说?一种虚构的叙事文学体裁!
甚至他写的都不是现在发生的事,而是五年后,甚至十年后发生的事。
前朝的剑斩不了本朝的官,可是这一记闷棍却穿越时空,从未来挥空而至,结结实实敲在了老俞的后脑勺上。
仓促之下,「辛东方」也只能发布了一份不疼不痒的声明:
【张潮先生短篇小说《最后一课》中描述的“机构贩卖焦虑、教师道德失守、违规办学”等情节,纯属文学虚构,与辛东方的实际运营毫无关联。
我司始终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所有课程内容、师资资质、办学场所均通过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并定期接受安全检查。
小说中“锁门补课酿成火灾”“诱导学生服用精神药物”等极端案例,系对教培行业的恶意污名化,我司已启动法律程序,保留追究不实信息传播者责任的权利。】
看到这份声明,几乎所有人都笑了。
「保留追究不实信息传播者责任的权利」,追究谁?张潮?还是《中国教育报》?这俩就算给「辛东方」再多一个胆子也不敢告。
那就告老罗?老罗估计巴不得被「辛东方」告,这样他就可以利用这个机会给自己再造一波势。
毕竟距离「老罗语录」的爆火已经过了好几年,「牛博客」的运营也穷途末路,老罗也在寻找重返舆论中心的机会。
一番喧嚣之下,本来最该对张潮新小说“出手”的文学界,反而普遍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