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432章 一发入魂!(月底求票)

第432章 一发入魂!(月底求票)(5 / 6)

某些反智文学将知识分子丑化为“臭老九”的做法如出一辙。

  更令人不安的是其拥趸的狂热表现。当某个作家开始享受被过度阐释的特权,当读者将小说情节直接等同于社会预言,这已然构成新型的文化专制。张潮现象揭示的深层危机在于:我们正在允许某个文化偶像垄断对未来的解释权,这种思想垄断的危害性,远超过其作品中描述的所谓“信息茧房”。】

  《张潮批判: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投毒者》——

  【在全球化文明对话的棋盘上,张潮正扮演着危险的双面角色。其作品在西方获奖体系与东方民族主义情绪间的游走,暴露出其文化投机主义者的典型特征。这种战略模糊性不仅损害中国文化的国际形象,更为新冷战思维提供了话语弹药。

  在文化身份构建层面,张潮展现出了惊人的机会主义者的嗅觉。他一方面以“东方手术刀”自居,宣称要解构西方文明的话语霸权;另一方面又不断向诺奖评委发送暧昧信号,其拒绝马悦然邀请的姿态,恰似精心设计的欲擒故纵。

  这种在抵抗与迎合间的精准走位,让人想起文化掮客的典型做派。】

  这三篇的作者分别是「清平乐」「西江月」「如梦令」。而这些文章似乎都出自《青春派》的编辑之手这件事,也在坊间流传。

  最关键的是,登载这些文章的报纸都被读者抢疯了,就和之前登载张潮的小说一样。

  读者们每天在打听哪份报纸又刊登了批评张潮的文章;论坛里面的帖子也被顶得老高——其中有一半都是在讨论《青春派》这些编辑到底是疯了,还是疯了。

  这下不仅林楚生,整个媒体界,甚至关注这件事的普通读者都明白这里面一定“有事”了。

  只不过双方的理解不太一样……

  林楚生:张潮这是搅浑水,模糊焦点,故布疑阵!

  媒体和读者:张潮肯定在整活儿,咱们等着看好戏!

  这件事一直发酵到了10月下旬,沉默已久的张潮终于发话了。

  他在久未更新的「微博网」个人主页上,写了一句话:

  「看完这些,你们的“茧”,破了吗?」

  随着这句话的,是近来这些文章的截图——包括「至暗时刻」。

  短短几个字,就掀起了惊涛骇浪——终于有人后知后觉地把《装在套子里的人》还有最近的批判文章联系到了一起,看到某种可能的真相:

  张潮为了真正破除笼罩在人们思维中的“信息茧房”,不惜以身入局,将读者对自己近乎无条件的信任,当成了“茧”!

  这是何等胸襟、何等气魄!

  只有林楚生看到以后两眼一黑:「至暗时刻」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