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引蛇出洞?NO,进洞逮蛇!(2 / 5)
底,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大选也已经接近尾声了,如果没有意外的话,那个出生在夏威夷的混血儿就要登临大位。
届时整个系统都要面临洗牌,他现在需要回到美国国内为自己运作一个更好的位置——现在这个位置,用香港人的话讲,就是风水实在不好。
运作需要经费,经费从哪里来?
这才是他要求林楚生继续执行所谓的计划的原因——无论如何,他需要让上面的人看到,自己的人“在动”。
不然连手头这些财务资料都成了一堆废纸。
虽然NED一向是系统里的黑账大户,什么花300万美元在老挝没通电的村子里教村民使用互联网之类的项目层出不穷,但是好歹面子上能敷衍得过去才行。
至于说结果嘛……毕竟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拿破仑也不能天天打胜仗嘛。
想着想着,摩根脑子里又浮现出张潮那张看起来人畜无害的年轻脸庞,然后太阳穴就隐隐作痛。
针对张潮的行动,几年下来可以说已经成为整个NED内部的大笑话了。无论是用IWP(国际写作计划)拉拢张潮,还是别的方式打击张潮,最终的结果都是给张潮做了踏脚石。
虽然也曾经试图绕过张潮在中国国内扶持几个年轻作家,但是几乎无一例外的失败了。
在张潮的耀眼光芒下,无论他们让那几个年轻作家得什么国际奖,登什么杂志封面,几乎都不能在年轻人群体里激起一朵哪怕最小的水花。
因为他们的参照物是张潮。
更麻烦的是,现在大陆最好的一批年轻作家,几乎都是《青春派》杂志的作者,要么已经签约,要么关系紧密。
连香港、台湾的年轻人,也有很大一部分被张潮吸引。
这种巨大的磁石效应,让摩根在两岸三地的年轻人群体当中进行任何文化观念的传播都很困难,成效也甚微。
虽然张潮从来没有主动针对过他,但是经常出现的状况是——辛辛苦苦组织的活动、访谈,一不小心就被张潮搞出来的舆论风波给盖过去了。
一次两次也就罢了,三番四次实在忍不了啊!
摩根琢磨着,这些年花在张潮身上的经费,找个国际顶级的杀手把他干掉好像更划算……
想到这里,他自己都打了个寒颤——好歹是耶鲁毕业的文化银,上班是为了赚钱,没必要主动把自己搭进去。
至于说林楚生那边行动的成败,他已经不关心了。
他最新的报告上是这么写的:
【作为远东地区最具有影响力的青年作家,我们评估张潮对使用华语的年轻人的影响已经超过了帕慕克对土耳其人以及大江健三郎、村上春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