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3章 引蛇出洞?NO,进洞逮蛇!(3 / 5)
人对日本年轻人的影响。
……
继续在“摧毁张潮”身上投入经费是不明智的。相反,我们应该重返4年前的路线,继续拉拢张潮,而不是视他为敌人。
……
他还很年轻,只要我们足够耐心,持续不断地对他释放善意,最终他接受美国理念机会,远比他摧毁他来得更加实际一些。
……
在上一个阶段,我们成功利用一篇预先准备好的文章,为张潮传了一个“好球”,帮助他完成了一次伟大的「文学-社会学」实验,让他获得了新的荣誉,这是良好的开端。
……
下一阶段,我们计划与张潮形成进一步的默契,但是这需要更多的经费支持。张潮不仅是最优秀,也是最富有的中国作家,拉拢他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不断地投入才能结成真正的友谊……
……
我相信,只要持之以恒,张潮一定会认可我们的价值观,并且为我们工作】
写完报告,摩根觉得非常满意。
如果这个计划能征得自己上级的同意,那现在这个位置无论是自己留下来继续干,还是拿出去资源交换,都是一张好筹码。
林楚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计划”在摩根那里已经完全转变了性质,还在咬着牙靠自己的这张老脸,看能不能刷到几篇文章。
实在不行,那就像上一次写「至暗之日」这篇文章一样,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刚回到办公室,就看到编辑小周正等着自己,于是问道:“什么事?”
小周看到林楚生就立马道:“林编,主编让您回来就赶紧去一趟他的办公室。”
林楚生道了一声“哦”——估计是刚刚自己一直在通话,主编打不通自己手机——稍稍整理一下衣装,就去了主编办公室。
办公室里,《南国都市报》的主编庄甚之一见到他来,就递给他一份报纸,指了指上面的文章道:“老林,你看看这篇。”
林楚生拿过来一看,是《光明日报》副刊上的一篇文章,叫做《张潮的破茧实验:一个作家对偶像崇拜的自我反叛》
他匆匆浏览了一下内容,越看越心惊——
【在《装在套子里的人》引发全民焦虑之时,张潮却清醒地注视着另一个更隐蔽的牢笼——那些为他作品流泪呐喊的读者,正在用狂热的爱意编织新的思想茧房。】
【这位作家早已发现文学场的荒诞悖论:读者们越是高喊“张潮的小说让我们清醒”,就越深陷对作者的依赖式崇拜。于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学实验悄然启动。
他这场由他亲手点燃的批判烈火,终于在他的引导下,烧向了最该被焚烧的圣像——他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