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WEI IS THE WAY!(1 / 5)
与大卫·米勒阅读时感受到的愉悦不同,朱妍玲看着手头的《竞选州长》则有点一头雾水。
对她来说,无论是“非二元性别青年”,还是美国的选举文化,都是陌生的领域。
从字面上理解当然没有问题,但这种理解实在太肤浅了——就像她知道美国国内存在种族歧视,但是却很难从“非二元性别”这种词汇上,感受到社会文化的变迁。
所以她也很怀疑中国的读者们是否能看懂张潮写的这篇小说。
但是身为编辑和张潮短篇小说集《一种玩笑》的中国版总策划,她有义务让自己懂得这篇小说到底在写什么。
于是她想了想,给自己认识的一个中山大学的学者打了个电话,请她来花城社的办公室,为自己解读这些充满了美国特色的词汇。
而在现阶段,她关注的焦点是「魏老三」回到“在美国的中国人”这个群体当中以后的遭遇。
这部分的描写,则让朱妍玲笃定张潮其实写的还是一个中国故事——
【……魏老三的世界,与那场因他而起的、震耳欲聋的喧嚣,隔着一堵厚厚的、名为“语言”和“生存”的墙。
他蜷缩在比之前更偏远、更破败的一处建筑工地的临时工棚里。空气里弥漫着劣质烟草、汗馊味和潮湿水泥的气息。老王像只热锅上的蚂蚁,在狭窄的空间里来回踱步,嘴里骂骂咧咧,一半是方言,一半是生硬的英语单词。
“老三!魏老三!你他妈惹大祸了!”老王把一部屏幕碎裂的智能手机几乎戳到魏老三脸上。屏幕上,正播放着候选人玛莎·布莱顿在酒吧门口激情演讲的画面,她的身后,是魏老三那张被放大了无数倍、眼神惊恐的脸。老王的手指颤抖地点着屏幕:“看!这洋婆子!还有这个!这个!这个!”他疯狂地滑动,屏幕上闪过托马斯·瑞格斯、阿米尔·汗、洛根·皮尔斯……每一张政客的脸旁边或身后,都伴随着魏老三那标志性的模糊影像,像一块万能的政治背景板。
魏老三茫然地看着。屏幕上那些人的嘴一张一合,表情或激昂或沉痛,声音叽里呱啦如同鸟语。他只能捕捉到几个模糊的音节,比如他自己的名字被反复提及(“Wei Laosan”),还有那句他唯一能听清的、被各种语调反复吟诵的——“Free…dom……good”。这让他更加困惑。这个词组老乡确实教过他,说是“好话”,有人笑着问话时可以用。但为什么这些人像念经一样反复说?为什么要把他的脸放在他们旁边?
“他们在……叫我名字?”魏老三迟疑地问,嗓子因为之前的惊吓和缺水还有些沙哑。
“叫个屁!他们在拿你当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