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重生2004:独行文坛 > 第447章 向着暴风的中心进发!

第447章 向着暴风的中心进发!(6 / 8)

壮烈,而是在众口一词的赞美或沉默中,轻轻地、清晰地指出那个显而易见却被集体忽视的荒谬。

  这种勇气,常常是孤独的。它需要作家抵抗住从众的压力、被孤立的恐惧,甚至可能是现实的威胁。它要求作家相信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即使所见与主流叙事背道而驰。

  这种勇气,也是承担责任的勇气。当文学执拗地揭示了某种危机——无论是社会的、人性的、还是精神的——它便不再仅仅是记录者,也成为了参与者。

  它将自己暴露在风暴之中,接受审视、质疑,甚至攻击。作家选择书写什么,如何书写,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责任的承担。

  他必须准备好为笔下的世界负责,为可能引发的思考、争议甚至后果负责。这份责任,要求作家不仅要有洞察的眼力,更要有承受重压的肩膀和一颗足够坚韧的心。”

  说到这里,就连普通的读者也察觉到问题了——张潮今天的情绪似乎格外,怎么说,激愤?他没有一句话提到自己,但似乎句句都在说自己。

  但与铁宁等人同样,他们也不明白张潮的这股气来自哪里。

  在所有人的眼里,张潮近来都一帆风顺,不仅每一篇短篇小说都引发了热议,而且小说集也即将出版,届时恐怕又是一阵抢购风暴。

  这种好奇让人忍不住更认真地倾听张潮的演讲内容,希望从中听到一些端倪:“这种勇气,最终指向的是对未来的信念。

  文学揭示危机,描绘困境,展现人性的幽暗,并非为了宣扬绝望。恰恰相反,它源于一种深刻的、或许并不张扬的信念——

  相信人类有理解自身困境的能力,有反思自身错误的可能,有在废墟上重建希望的韧性。

  它相信,证明人类配得上所面临的危机,其意义就在于,我们不仅能看到深渊,更能认识到深渊的存在,并因此激发起跨越它的意愿和力量,哪怕这力量在个体身上显得渺小,在集体行动中充满波折。

  文学描绘黑暗,是为了呼唤光;它记录沉沦,是为了铭记上升的可能。这份对人性深处那点不灭星火的信任,是文学勇气最深沉的源泉。

  最后我想说,宽容、执拗、勇气——这三者并非割裂,而是交织在文学的血脉之中。宽容让文学拥有广阔的视野和悲悯的情怀;执拗赋予它穿透表象的锐利和坚守本真的力量;

  勇气则驱使着它,带着这份视野和力量,无畏地驶向风暴的中心,去见证,去记录,去思考,去发出自己的声音——哪怕这声音在狂风暴雨中显得微弱。

  朋友们,文学从来不是温室里的花朵。它生于大地,长于风雨,必然带着泥土的气息和风暴的痕迹。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