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四百七十九章 郑公话语

第四百七十九章 郑公话语(1 / 5)

李承乾又问道:“稚奴与慎弟不来吗?”

  “回陛下,晋王与纪王正在龙首原。”

  李承乾打量着一个模具,道:“他们还在陪着父皇呢。”

  阎立德道:“晋王与纪王很重孝。”

  所谓活字印刷的确没有雕版印刷方便,可活字印刷胜在生产的前端,其效率不是在印刷时体现的,而是在印刷之前制定模板时的生产前端,才能发挥效益。

  两种印刷各有千秋,或者再将思路灵活一些,一幅完整的字模,可以同时准备印刷好几份内容,只要错开同样的字,反复利用,排列模具的效率有多快,印刷就有多快。

  李承乾放下手中的模具,“将泾阳北面的那片果园赏赐给稚奴与慎弟,将泾阳印刷坊交给他们兄弟去主持。”

  言罢,李承乾又着重吩咐道:“共同主持,再让权万纪来长安吧,任晋王与纪王的长史。”

  阎立德应声道:“喏。”

  李承乾看到有些模具有些干裂了,还有些缺失了边角,道:“让他们用铜来做模具,他们兄弟缺什么朕一应都给了。”

  “陛下,臣还有一事要禀奏。”

  “你说。”

  “活字印刷的相关工匠,臣都看管起来了,该如何处置。”

  李承乾反问道:“你做这些事,稚奴与慎弟知道吗?”

  “回陛下,晋王与纪王都不知道。”

  “让工匠都去泾阳的印书作坊劳作吧,朕给他们与他们的家人,优厚的赏赐。”

  “喏。”

  又见陛下颔首,阎立德让人将这些字模都收了起来,便告退离开了。

  乾庆七年,到了八月,关中也到了酷暑时节。

  活字印刷被带到泾阳的第三个月,泾阳的印书速度提升了近五倍,比之先前预想的三倍还要夸张。

  泾阳的印书作坊正在飞速消耗着这十余年间积累的纸张库存。

  一车车的书带到了长安城贩卖,书籍的价格一度低廉到了三十钱一册。

  苏亶买了一册,打开书卷入眼的是漂亮的楷书,一眼就能看出这是用欧阳询的字帖临摹,方方正正的字迹很是整齐,看着十分舒心。

  每一个字周边还有些小框的痕迹,苏亶问向卖书的贩子,道:“这印记是怎么回事?”

  书贩子笑道:“我就是一个卖书的,泾阳的作坊都进不去。”

  苏亶蹙眉看着书,正要离开,却听到了书贩子的话语。

  “这书以后会越来越便宜,听说泾阳作坊是朝中的,算是皇帝的家业,连年亏损不说,现在卖书还越来越便宜了。”

  苏亶听到话语,回头瞪了眼这个书贩子。

  书贩子注意到对方的眼神,便低头不再言语了。

  反之,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