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四百九十六章 规矩成明文

第四百九十六章 规矩成明文(1 / 5)

皇宫,玄武门的北面的太液池,李承乾站在池边,听着苏亶的解释。

  如果用王九思来对比,那么相较于理想派的王九思,姚崇这样的年轻人就是激进派。

  李承乾看着池水道:“新政?朕也不知新政的方向在何处。”

  苏亶道:“他们都说其实陛下在准备新政。”

  “呵呵呵……”李承乾笑着,看着池边的几头鹿正惬意地走着,“其实朕从未想过什么新政,只是觉得适合的就是好用的,朕不能改变天下所有人,但可以通过一些权力,改变一些方式方法,只不过是慢了些,也不能一蹴而就。”

  “嗯……”李承乾走在池边,道:“今年支教的事情,安排得如何?”

  苏亶跟着陛下的脚步,道:“今年已有六百名支教夫子入选了,想要参与支教的有三千人。”

  “崇文馆不用担心银钱的事,朝中眼下不缺钱。”

  “臣明白。”

  于私心来说,李承乾不希望大唐有寒窗苦读,说什么寒窗苦读十年才能进士及第,太过残酷了,一个人的年华中,有几个十年的光阴。

  就业一直都是重中之重,就如崇文馆的支教事业一直都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可于社稷来说这笔投资是很划算的,这世上没有比这更划算的事了。

  在支教的运作下,一个十五岁的孩子就能够参与支教,并且教授蒙学的孩子。

  让孩子们在十五岁就开始进入支教事业,说来的确也有些早。

  可这也是按当下的形势来安排的,为了让支教能够顺利铺开,为了人手不出现断层。

  乾庆一朝也只能从未来借一些人,让更年轻的学子早早进入支教。

  因此,在这个人口才过一千六百万,刚刚触及两千万人口的大唐,资源的分配还是很富裕的。

  这个人口还是各地各县几次清查之后上报的人数,这笔账其实很好算,按照口分田的赋税与各地的田亩数量就能得出来。

  御史们杀了这么多人,让绝大多数的隐户都还户籍。

  还有一个李义府,对他来说解决剩余的隐户,就要解决佛门。

  目前为止,几次彻查,几次清缴,这是能够查到的人口。

  或者是还未成为大唐一部分的南诏,以后也该是大唐的人口。

  再者说如今的西域还有数万唐人,近十万的兵马正在往西域调派。

  满打满算,在土地资源与生产资源还没有被消耗殆尽之前。

  目前,开始抓紧创造更多的生产工具,大概还来得及。

  一旦大唐的人口突破三千万,乃至五千万,资源的分配就会很拥挤。

  那还能怎么办,只能继续扩张,继续开拓,继续创造新的生产工具。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