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唐太子的悠闲生活 > 第五百七十章 志不在此的人

第五百七十章 志不在此的人(3 / 5)

住平衡。”

  张九龄又道:“那么又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节俭?”

  “当然要一直维持了,没说过要结束。”

  老先生今天说了精神与物质这两件事,给了张九龄极大的启发,为此他在文林馆写了一篇文章,给了谏议大夫张柬之。

  张柬之看了他的文章非常满意,并且送到朝中之后,也让朝中众人颇为赞誉。

  一个还未入仕,正要去支教的年轻人就此在朝中声名鹊起。

  得到了这些肯定之后,张九龄时常去骊山与那位老先生交谈。

  皇宫中,李治手里拿着一个扳手,听着一旁的陛下的抱怨。

  “叔叔,你知道吗?父皇竟然收了一个弟子。”

  “收了哪个弟子?”

  於菟摇着头道:“父皇那边的人都没说,叔叔有所不知,现在有关骊山的事,我也不知道,父皇不愿让人知道的,就连朕这个皇帝也不能去打听。”

  李治好奇道:“会不会是那位声名鹊起的张九龄?”

  “或许吧。”

  皇城内的秘书监,在这里的多数人都是年轻官吏,如今执掌秘书监的监正是卢照邻。

  卢照邻是当年幽州有名的才子,听说当年他是礼部侍郎。

  一个好好的礼部侍郎怎么来秘书监任职了?

  用周遭人的话来说,难怪卢监正总是一副郁郁不得志的样子。

  秘书监总是很忙,有人来来往往走个不停,还有人正在与往来的官吏争执着,还有甚者嘴里吃着东西,还要整理着卷宗。

  在这个地方每个人都很忙,忙到要不停地校对文书,要不停的往来运送文书。

  王勃看着在场的众人,很多年轻人入朝为官开始,就从秘书监开始做起。

  在这个忙碌到甚至能够看到纸张飞扬的地方,王勃感觉这里就是一个战场,哪怕同年考取进士的李峤都要从这里开始,大家都在同一个起点,哪怕他是进士,也不过只是在将来晋升的过程中会被朝中大臣高看一眼。

  但在王勃看来,他还有很多机会,有更多的把握从这里率先走出去,至于那个叫张九龄的少年人,现在连支教的路程还没走完,还不是威胁

  在这个喧闹的秘书监,就差有个人大喊,大喊着:兄弟们,科举及第只是刚开始,谁不努力谁就会落后,朝中给我们的只有这么几个名额,是要留在长安,还是要去各地为官?

  在这么多人的认知中,当然是要争取留在长安城。

  这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战场,那有出众的策论被朝中的人看重,那么你早晚可以离开秘书监。

  王勃注意到有人为了争执一卷文书竟然在这里动起手来,再看卢照邻,这位卢监正依旧是淡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