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24章 温寒变

第124章 温寒变(3 / 5)

情况下,自然就只能牺牲话语权小的地区。

  你们淹了和我有什么关系?

  洪泽湖就是我的饭碗,谁敢动一下试试。

  我象征性的给你们一点捐款,你们还要感谢我。

  就是这么简单。

  可以说,黄河夺淮入海带来的遗祸长达千年。

  直到二十一世纪,大量百姓还饱受其害。

  现在是大明洪武年间,洪泽湖的地势还没有那么高。

  如果及时解决,后面的一系列问题,也都不会再出现。

  朱元璋看着地图,面色无比的凝重。

  陈景恪描述的场景,他只要想一想就会不寒而栗。

  以前只是觉得,黄河夺淮入海,就夺了呗。

  不过是一条河,走哪条河道不是走啊。

  现在终于明白,事情远比想象的要复杂的多。

  至于解决的办法,他也想到了。

  让黄河回归故道。

  和此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黄河故道早就住满了人,想将这些人迁走,哪有那么容易。

  更何况,黄河也不会那么听话,去走原来的故道。

  更大的可能,是找一条地势低洼的新河道。

  一个不好,问题将更大。

  不让回故道,淮水一线将会持续受害。

  让黄河回故道,代价太大。

  难啊。

  这时,他脑海里不由自主的,想起了朱雄英刚才的主意。

  一边修缮河道,一边在上游种树,减少黄河携带的泥沙。

  是不是就能解决这个问题?

  可是陈景恪刚才说,小冰河期来了,这个办法行不通。

  那么……

  朱元璋目光再次看向陈景恪,问道:

  “好好给咱解释解释,什么是小冰河期,什么是温寒变。”

  朱雄英也竖起了耳朵,他现在对这个温寒变特别感兴趣。

  陈景恪略微整理了一下语言,才开口说道:

  “温寒变顾名思义,就是整体气候偏温暖,整体气候偏寒冷。和四季变换,昼夜交替是一样的。”

  朱元璋问道:“证据呢?”

  陈景恪回道:“较为明显的变化标志,温暖期河南山东地区也可以种植水稻,寒冷期淮水会结冰。”

  “先秦史书被大量焚毁,可以查到的记录不多。”

  “秦朝之后的历史记载较为详细,咱们就从汉朝开始说起。”

  “根据历史记载的蛛丝马迹,汉武帝时期,正处于由暖转寒的节点。”

  “证据是,在此之前中原的农作物为稻和粟。”

  “因为天气变冷,稻粟减产乃至绝收,汉武帝就在全国推广耐寒的小麦和豆类。”

  “从此,中原的农作物从稻粟,变成了麦豆。”

  朱元璋眉头皱起,还有这方面的记录?

  陈景恪进一步解释道:“史书上有记载,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