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31章 天降异象

第131章 天降异象(1 / 5)

最近一段时间,大明的一系列政策,着实让群臣有些茫然。

  关于宝钞新政,到现在很多人都还稀里糊涂的。

  然而更让他们想不通的是,在这一套组合拳下,宝钞竟然真的起死回生了。

  新钞已经渐渐被百姓接受,民间交易使用宝钞的频率越来越高。

  钱荒的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

  尤其是五文和十文的小钞,效果出奇的好。

  民间交易已经普遍开始使用。

  在金钞局的统计里,这两种面额的新钞,竟然出现了紧缺的现象。

  这也不奇怪,金钞局初创,对大明的经济总量并不了解。

  本着宁愿少发不够用,也不多发泛滥的原则,这一次发行的新钞总量并不多。

  不够用也是正常的。

  反而是大面额的,有点多了。

  比如一贯的面额,普通人是用不起的,只有大宗贸易才会用。

  一贯铜钱重达十斤左右,换成宝钞就是一张轻飘飘的纸。

  随着新钞信誉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商人喜欢用宝钞结算了。

  在大宗贸易中,宝钞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了铜钱。

  这也是让百官想不通的地方。

  你们这些商人就不怕宝钞突然贬值吗?

  哪怕只是稍微波动一下,对你们来说都是巨额损失好吧。

  更让他们无法理解的是,宝钞竟然真的没有贬值。

  价格相当的稳定。

  他们隐约能猜到,可能和金钞局的仓库有关。

  但现在,去金钞局兑换物资的人越来越少了。

  虽然在同时拥有铜钱和宝钞的情况下,百姓还是习惯性将宝钞花出去,把铜钱存起来。

  但在收到宝钞之后,也不再和之前那般着急花出去。

  而是有需要了,才会花。

  以前金钞局的仓库门口,随时都排满了兑换物资的百姓。

  现在只有稀稀拉拉几个人。

  而且这些人一大半都是商人。

  是的,商人越来越喜欢去金钞局兑换物资了。

  一般商人,从外地运货物过来,是需要缴纳各种杂税的。

  金钞局从外地调运物资,一文钱的税都不用缴纳。

  少了这许多的税,他们手里的货物价格,就比正常商人手里的要低一些。

  而且质量还有保障。

  有这种好事儿,谁还辛辛苦苦自己跑去运货啊。

  还好,金钞局只提供几种基础货物,否则跑运输的商人全都要破产了。

  即便如此,也已经影响到了正常的商业行为。

  在陈景恪的提醒下,朱元璋及时更改了规则。

  对每个人,每天兑换物资的数量,做出了限制。

  且严厉打击商人雇人来兑换物资,一经查实严惩不贷。

  这个规则刚实施,确实引起了一些骚乱。

  不少人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