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131章 天降异象

第131章 天降异象(2 / 5)

都以为朝廷要朝令夕改,不允许百姓兑换了。

  金钞局和各衙门连忙出面解释。

  大商人是最支持这个新规的,毕竟金钞局的行为影响的是他们的利润。

  所以,他们自发的站出来替朝廷解释。

  并且他们的解释更加直接:

  商人钱多,把仓库里货全换走了,百姓就没的换了。

  朝廷限制商人兑换,是在保护老百姓的利益。

  这句话比什么都管用,百姓马上就转变了态度。

  限制的好,朝廷还是有能人的。

  一场小风波,反而让百姓更加的信任宝钞。

  没了商人群体凑热闹,去金钞局仓库兑换物资的人,就更少了。

  百官虽然不懂是为什么,却也明白,这一盘死局被皇帝给盘活了。

  总体来说,百官也是乐于见成的。

  宝钞价值稳定,他们也是受益者啊。

  毕竟一半的俸禄都是宝钞,他们比任何人都希望新钞价值稳定。

  因为宝钞新政过于顺利,百官对此的关注渐渐少了许多。

  真正牵扯大家精力的,是黄河改道的事情。

  毕竟这可是大事,而且是一等一的大事。

  虽然改道派拿出了足够的证据。

  虽然支持这一派的人很多。

  虽然皇帝和太子貌似都倾向于改道……

  然而,那不是一条小溪小沟,而是黄河。

  想让它改道,风险太大了。

  大到没人能承担得了这个责任。

  反对派的理由也就这一个,谁能对黄河故道两岸数百万生民负责?

  其实有人能负责,那就是皇帝。

  也能规避这些风险,将沿岸百姓迁走,等完成改道再回来。

  但迁徙数百万百姓,也同样只有皇帝能开这个口。

  可是谁敢要求皇帝站出来承担这个责任?

  所以这件事情就此僵持了下来。

  工部尚书王时,在听到黄河改道的风声之后,就觉得自己的心脏受不了了。

  为啥在我的任上,出现这种事儿啊?

  不行,赶紧辞官吧。

  于是他接连上了好几道奏疏,将自己贬的一无是处,就希望皇帝能另选贤能承担大任。

  朱元璋其实早就想让他走了,但眼下真不是时候。

  他想找一个真正有能力和胆量的人,来做工部尚书,然后主持黄河改道的大事。

  在这个人没有选出来之前,还不能让王时走。

  王时不知道这些啊,以为皇帝想弄他,结果真给吓出病来了。

  陈景恪亲自去府上给他看的病,确实是急火攻心。

  心中不禁对这个老头多了几分同情。

  于是,就透漏了一些消息给王时。

  皇帝不是要弄你,而是没有找好接替你的人。

  你先占住这个坑就行了,别担心。

  不是他嘴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