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03章 陈景恪的成长

第203章 陈景恪的成长(3 / 5)

稳固。

  区别就是在攻打的方式上,大家的见解有所不同。

  但打辽东确实是最稳妥的办法。

  北元主力在草原上,大明的军队打过去,他们打不过能跑。

  但辽东他们没地儿跑,只能和大明硬碰硬。

  攻城略地,正是大明军队最擅长的。

  所以,打辽东是大明朝文武都赞同的策略。

  眼看计策就要通过,意外出现了。

  徐达站出来提出了质疑:“高丽王首鼠两端,且更倾向于北元。”

  “若我们攻打纳哈出(北元辽东丞相)时,高丽出兵助阵怎么办?”

  然后不少人站出来附和,说不排除这种可能。

  这一下文官集团也懵了,他们不太懂军事,不知道是否有这种可能。

  但这个质疑是徐达提出来的,还得到了这么多将领的赞同,可见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

  一想到高丽有可能背刺,大家就有些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难道站出来替高丽担保?

  别开玩笑了,自家九族又不是批发的,谁吃饱撑了替他们作保。

  但辽东又不能不打,怎么办?

  群臣商议之后做出一个决定,派出一支使节团去一趟高丽,试探高丽王的态度。

  高丽推崇程朱理学,朝廷决定投其所好,派遣一些读书人前往高丽做学术交流。

  谁都知道,这支队伍是去游说拉拢高丽读书人和文官集团的。

  虽然觉得宗主国这么做有点掉架子,似乎是大明反过来求高丽一样。

  但仔细想想也确实是最合适的办法。

  如果能靠游说安抚住高丽,相当于是省却了几十万大军。

  于是朝廷很快就组建了一支三百余人的使节团,其中有官吏,有随从,有读书人。

  但朱元璋依然不满意,号召民间有才学的大儒前往交流学问。

  然而响应者寥寥。

  有些是不屑于去和蛮夷交流,认为是对自己的贬低。

  有些则是惜命。

  大明这么大张旗鼓的行动,北元会不采取措施?

  到时候人家来个当街刺杀,死了就白死了。

  所以还是不去的为好。

  这让朱元璋非常生气,对程朱门生也彻底失望。

  虽然之前陈景恪一直贬低程朱门生,但朱元璋还是将信将疑的。

  毕竟程朱理学那一套,太符合统治阶级的需求了。

  然而现在他终于知道,什么叫道德标兵的双标了。

  靠这些人来治国,大明的成就也就那样了。

  如果他没有见到过陈景恪描绘的世界,或许会将程朱理学奉为圭臬。

  现在……罢了,大明要走属于自己的路。

  但总有人会站出来当逆行者,成为那一缕光,这一次方孝孺再次站了出来。

  并发表了一篇文章。

  这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