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69章 进退有据

第269章 进退有据(3 / 5)

恐怕恰恰相反,这么好骗的大傻子,怎么就不多几个呢。

  官僚集团难道真的不知道这种情况吗?

  难道他们就真的愿意陪着皇帝当冤大头吗?

  答案是否定的。

  谁都不想当傻子,只是没人敢戳穿罢了。

  现在朱雄英自己主动将此事摆到台面上,官僚集团自然很乐于见成的。

  也因为这件事情,他再次获得了满朝文武的认可,个人威望也有了明显提高。

  这其中自然有陈景恪的功劳,准确说这套规章制度,就是在他的提议下才起草的。

  “中原王朝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未想过与他国平等相交,所有国家都是藩属国。”

  “所以也就无所谓外交制度,在这一块完全就是空白。”

  “但以后大明将要面对更加广阔的世界,要接触更多的国家。”

  “我们必须学会与他国平等论交,否则就是自绝于世界列国。”

  “这就需要一套完整的外交制度,既可以保证大明的利益,又可以与他国正常相处。”

  “我们大明的官吏与外国接触时,也有了律法章程可以依靠,处理外交事务就能更加从容。”

  朱雄英自然也明白这个道理,当即就决定,自己上任后的第一把火就从这里烧起。

  陈景恪又说道:“第一把火从这里烧,也能避免触犯百官的利益,引起他们的不满。”

  “学政和科举是国之大事,自有成熟的章程在,且备受瞩目。”

  “你若在这里搞变革,必然会引起官僚集团的警惕乃至抵触,降低你在他们心目中的分量。”

  “外交则不然,这一块向来不受重视。”

  “你从这里着手,不会触犯任何人的利益,自然也就不会引起不满。”

  “又因为这是空白地带,你制定的规章制度只要不是太离谱,都是一份不小的功劳。”

  “可以说,从这里入手就等于是白捡一份成绩。”

  “等到你的能力获得大家的信任,再插手学政和科举事务,就不会显得突兀。”

  “百官也会认真思考你的建议。”

  “可以说,从这里入手是最好的选择。”

  这番话朱元璋和朱标也听到了,他们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切入点。

  然后陈景恪提完建议,就再次隐藏在了幕后,将功劳让给了朱雄英。

  这一切朱元璋和朱标都看在眼里,对陈景恪愈发满意。

  尤其是朱雄英确实通过此举获得了更高威望,也让他的谦让变得更有价值。

  当然,陈景恪也没闲着。

  他抽空将学堂给开办了起来,给书院取了个名字:

  洛下书院。

  一个很普通的名字,没什么可说道的。

  第一期招收了两百名学生。

  权贵官僚出身的子弟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