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275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

第275章 内阁的核心问题(3 / 5)

璋说道:“其一,内阁学士永为五品。”

  这一点很好理解,就是要让你低品掌权,无法对等的和六部等衙门打交道。

  “其二,不可给予其驳斥权。”

  同样的道理,驳斥权代表着执行权。

  将驳斥权给了他们,就相当于给了他们命令六部等衙门的权力。

  那样的话,内阁就变成第二个丞相府了。

  这是朱元璋不愿意看到的。

  “其三,内阁学士不可兼任。”

  听到这一条,朱标先是疑惑,继而恍然大悟露出敬佩之意。

  陈景恪也是敬佩不已。

  很简单的道理,如果内阁学士可以兼任,那么六部尚书来兼任内阁学士呢?

  六部尚书都二品大员,本就位高权重。

  再让他们兼任内阁学士掌握议政权,那权力可就太大了。

  这一点连陈景恪自己都没有想到,朱元璋却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能看出来了,还找到解决办法。

  果然不愧是老朱啊,这政治敏锐度是真的可怕

  朱元璋又接连说了好几条规矩,都是限制内阁权力的。

  真要按照他的规矩来,内阁还真就是被关进笼子里的老虎。

  可是陈景恪却知道,他太想当然了。

  你规矩立的再好,也架不住后世子孙有自己的想法。

  朱元璋立铁牌太监不得干政,有用吗?

  陈景恪敢肯定,他立下限制内阁的规矩,未来会被他的后人一条条废除。

  这不是任何人可以左右的。

  事实上内阁制度真的没有问题,至少陈景恪认为,它是古代最先进的政治制度了。

  内阁掌握议政权,大家群策群力解决问题。

  这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驳斥权是为了限制皇权而设立,这其实也是朱瞻基的初衷。

  怕后世子孙出昏君,让群臣稍微限制一下皇帝的行为,不至于酿成大祸。

  可以说,从哪里来看这都没有问题。

  即便是让二十一世纪的人来看,也很难想出比这更好的制度了。

  但这并不意味内阁就没有问题,恰恰相反,明朝内阁存在一个巨大的漏洞。

  这个漏洞不是制度本身,而是成员构成上。

  内阁成员全部是文官担任。

  后果是什么历史已经告诉大家了。

  文官集团尾大不掉,甚至让明朝皇帝拥有了易溶于水的特性。

  所以陈景恪认为,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改变成员构成。

  不能让文官彻底掌握内阁。

  设立限制内阁的规矩自然也有必要,可只能作为辅助手段。

  朱元璋显然也察觉到了他有话想说,立即就问道:

  “景恪你可是有什么更好的办法?”

  陈景恪自然不能说,文官会让你的子孙易溶于水,说了他也不一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