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35章 解缙的震惊

第335章 解缙的震惊(1 / 5)

方孝孺来到泰宁县,一路也在观察本地的民情。

  学问深厚,并不一定就是个合格的官吏。

  执政能力如何,还要看辖区的治理情况。

  他今日过来,除了想见一见笔友,还有个目的是考察对方为官的能力。

  如果解缙有治政的能力,且态度端正,方孝孺准备拉他一把。

  如果对方没有这方面的能力,或者心态不行,那以后双方的关系也就止于学术交流了。

  进入泰宁县,第一印象就是很穷,这一点方孝孺已经习以为常。

  苦寒之地不是说笑的。

  除了几个贸易城市,整个辽东的经济情况都不理想。

  现在还好,至少总体环境是太平的,以前动乱年代情况更惨。

  虽然都是穷,但穷和穷还是不一样的。

  方孝孺观察见到的每一个百姓,发现大家虽然保持警惕,但脸上的神情总体还是很平和的。

  时不时还能看到,有百姓扛着皮货往城里走。

  这说明当地的治安不错。

  要搁以前,百姓很少有敢出行的,偶尔出来也是神情紧张。

  运送皮货,那都是一群打手护着才行,否则走不远就会被抢。

  东北的民风,就是这么剽悍。

  现在百姓神情平和,三五个人就敢背着货进城,说明这里的治安非常稳定。

  仅此一点就能看得出,本地的官吏是个能吏。

  之后方孝孺又观察了其他方面的情况,总体而言还是不错的。

  百姓提起县令,多是赞美之词。

  看来解缙不是只懂治学不懂治国的腐儒。

  不过有一点还是挺出乎他意料的,本以为解缙这样的饱学之士,会在辖区大力推广教育。

  事实上并没有。

  除了一座不大的县学,基本没有建别的书院。

  这反而让方孝孺更加高看了他一眼:“不错,是个务实之人。”

  叶云流不解的道:“老师为何如此说?兴文教有什么不对吗?”

  方孝孺趁机教育道:“兴文教自然没错,还是惠及一地万代的善政。”

  “然而先贤有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读书是吃饱穿暖之后才会去考虑的事情。”

  “辽东之地数百年动乱民不聊生,最需要的是恢复生产是填饱肚子。”

  “此时兴文教,只会浪费民力和财力,事倍而功半。”

  “解缙没有盲目的兴文教,恰恰是务实之举。”

  叶云流恍然大悟,行礼道:“弟子明白了,谢老师教导。”

  方孝孺笑道:“不过他毕竟是读书人,不可能什么都不做,所以建了县学。”

  “将县学建好,就是种下了一颗种子。”

  “待将来本地富足,文教自然就会兴起。”

  “如果能教出一二人才,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