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392章 一国两……分治

第392章 一国两……分治(4 / 5)

  陈景恪解释道:“圈一块最肥沃的土地,作为汉人的专属居住地。”

  “在这块土地上,施行华夏文化……”

  这块地不允许天竺原住民随意出入,汉人百姓也不允许随意去原住民居住区。

  不允许双方通婚。

  在这里推行华夏文化,施行大明的各种政治制度。

  百姓可以通过读书成为官吏,军人可以通过军功爵制改变阶级。

  如此就可以保证燕王府一系不被当地同化,也能保证汉人军队的战斗力。

  在华夏专属圈之外的地方,继续采用种姓制度。

  华夏百姓做了官或者通过军功成为贵族,就有了离开专属圈,去原住民居住区的资格。

  而且他们是以婆罗门和刹帝利的身份,也就是统治者的身份,去原住民居住区的。

  不过在离开之前,要接受完整的教育。

  说白了,就是告诉他们,哪些话能说哪些话不能说。

  哪些事情能做,哪些事情不能做。

  如果他们想去原住民居住区担任官吏,就必须接受更严格的贵族教育和考核。

  尽可能的保证,每一个出现在原住民面前的人,都是符合统治者标准的。

  朱棣高兴的一拍桌子,道:“陈伴读果然才智不凡,这个分治之法实在精妙啊。”

  朱标也不禁连连点头,这个法子确实解决了所有问题。

  朱雄英和朱高炽则毫不意外,还是那句话,在他们看来陈景恪能解决问题是很正常的。

  有难题就找他,大明朝一直以来都是如此。

  别管他能不能解决,至少都可以给出一个不错的参考意见。

  一个问题,要是他都解决不了,那大概率无解了。

  姚广孝刚开始听的时候,觉得很熟悉,这不就是元朝治理天下的方式吗?

  蒙古人一直生活在草原,不得进入中原地区定居。

  甚至他们都懒得派人去治理汉人,采取了汉人治理汉人的方式。

  他们只是派遣几名高官,对地方进行监察。

  这种方式确实可以防止被同化,也能节省朝廷的管理成本。

  但坏处有多大,看看元朝就知道了。

  此时听陈景恪提出分治之法,他还有些不以为然。

  但听到后面才知道自己太武断了,虽然都是分治,但内核完全不一样。

  陈景恪在分治的同时,也没有放弃对原住民的统治。

  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燕王府对天竺的统治。

  汉人保持了纯洁性,就能始终保持强大的战斗力。

  但凡天竺土著人想造反,都能轻松镇压下去。

  在军功爵制的刺激下,汉人组成的军队,甚至会巴不得土著造反。

  在经济上,燕王府可以通过对原住民的掠夺,养活汉人区百姓。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