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80章 人权的二象性

第480章 人权的二象性(2 / 6)

  挑选一批年轻的俊杰,放在中枢进行培养。

  等成材之后,再外放进行锻炼。

  这些人往往都是天子的心腹,能帮助天子了解天下的详情。

  陈景恪弄这么一群人,也实属无奈。

  没有足够的人才,只能想尽一切办法培养。

  总之,在这群同龄人面前,杨士奇引以为傲的能力,就变得拿不出手了。

  尤其是对新政,他连表面了解都算不上。

  不过他并没有气馁,出身低微又没有名师教导,他能走到今天靠的就是能屈能伸、百折不挠。

  不懂就放低姿态去学去钻研。

  很快他就在小圈子里站稳了脚跟,有了一帮聊得来的朋友。

  在这些朋友的帮助下,他很快就补上了短板。

  对朝廷的变革,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不过他依然没有急于表现自己,而是更加深入的去学习。

  现在他只是知道了朝廷要怎么做,却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而且随着对新政了解增多,他心中也生出了许多疑问。

  比如,陈景恪到底是基于什么思想,才制定出这些政策的。

  比如,皇家为何会对他如此信任?

  新政会带来不确定性,这是历朝历代最大的忌讳。

  为何都反对变革?

  就是为了稳,为了杜绝不确定性。

  太圣皇之前的执政风格,是出了名的保守。

  给工匠上匠籍,军户籍……还不允许互相变动。

  一人为匠籍,祖祖辈辈都只能为匠。

  这么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稳,为了‘不变’。

  可是,陈景恪的变革前所未有的激烈,很多政策即便是现在来看,依然无法理解。

  那么,他是如何说服圣皇的?

  联姻?不揽权?聪明?口才好?

  杨士奇直接就否定了这些答案。

  这些东西确实很重要,但并不关键。

  如果谁认为靠这些东西就能说服太圣皇,取得他的信任,那个人一定会死的很惨。

  仔细思考之后,他有了一个想法。

  陈景恪的思想。

  圣皇肯定是了解了陈景恪的思想,知道他了这么做的缘由,也看到了他变革的意义在哪。

  甚至,他还让圣皇看到了不改变的害处。

  只有这样才能让刚愎自用的圣皇选择支持他。

  越想他就越觉得,自己的猜测是对的。

  那么,陈景恪的思想,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他开始私下收集。

  然而,几乎看不到类似的东西。

  陈景恪给大家讲课,基本也只讲新政本身,该如何去做之类的。

  从不讲为何要如此变。

  说的更直白点,他从不告诉别人,自己变革的法礼基础是什么。

  所以寻找了许久,杨士奇依然收获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