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483章 将相之才

第483章 将相之才(1 / 7)

曹端并不在书院,不过离的也不远,在书院不远处的小镇上暂居。

  那个小镇就是围绕书院形成的。

  陈景恪规划的学城,自然也规划了生活区。

  虽然目前这里书院才只有三所,学生也不多,但围绕这三所书院生活的人却不少。

  比如洛下书院同时也是算学研究院所在地,上千名算学精英在这里学习搞研究。

  这些人的家眷,很多也都被接了过来,就住在生活区。

  然后三所书院的吃喝拉撒,都需要有配套的施舍,相关人员大多也都住在这里。

  还有很多来这里求学的士子,干脆就在这里租房子常住。

  目前生活区的规模,已经不亚于一般的镇子。

  酒楼、茶馆、客栈等等设施一应俱全。

  曹端并没有窝在客栈,而是四处观看。

  发现这里的人都非常有素质,大街上看不到有人吐痰,垃圾都会丢到路边的垃圾桶里。

  走路习惯性靠右边。

  也几乎听不到大声喧哗,就连小贩的叫卖声都比较收敛。

  但真正让他震惊的是两点。

  其一,这里的人都懂得排队。

  买东西之类的,都会自发的去排队,有人插队就会被大家鄙视。

  商家也不会为插队的人服务。

  这乍一看很不起眼,仔细想想就会知道这太难了。

  一个几千人的镇子,能做到这一点,足见治理这里的人付出了多少心血。

  但还要有个前提,那就是百姓懂得羞耻心,知道在外面要保护自己的颜面。

  说白了,要教百姓们‘礼’。

  普通百姓都能懂礼,可见书院的影响有多大。

  其二,几乎都识字会简单的算数。

  小镇上的人懂礼貌这不奇怪,有太多办法可以做到了。

  他自认为自己主政,也能将身边的人教育好。

  可是让大多数人都识字,这一点就难了。

  但这座小镇上的居民,几乎都会写自己的名字,都认识一些常用字。

  比如招牌上的字,不论能不能写的出来,起码都能认得出来。

  最开始他还以为,这些人是习惯了周围环境,所以知道招牌上写的是什么字。

  后来将其中一些字拆开,单独拿给人看,大多竟然也都认识。

  这就说明,他们是真认识。

  而且这里的人,几乎都能熟练的应用加减法,很多还能用乘除。

  要知道,在乡下很多大地主家里,都找不到几个识字的人。

  很多地主家的管家,也就能写几个常用字,懂得简单的加减法乘除而已。

  这种种表现不仅让他疑惑。

  怎么做到的?

  他就去打听,很快就有了答案。

  书院开办的有初识学堂,教镇上的人读书识字。

  初识就是字面意思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