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一中文网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架空 >大明从挽救嫡长孙开始 > 第538章 何以为人

第538章 何以为人(2 / 5)

  “朱子存天理灭人欲,他后半句解释的很清楚。”

  “吃饱穿暖、娶妻生子都是天理,穿金戴银、三妻四妾、奴役他人,是人欲。”

  “可是那些所谓理学门徒在干什么?”

  “他们无视了后半句,处处以前半句来要求别人,来指责别人。”

  “他们指责的是权贵、是富人也就罢了,可事实上他们指责的是饭都吃不饱的穷人。”

  “认为穷人想上进就是人欲,是不符合圣道的,简直无耻至极。”

  “陆子(陆九渊)一辈子都在研究如何做人。”

  “他那句【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读之振聋发聩。”

  “为了降低普通人学习的门槛,他主张简化礼。”

  “可是后来呢,那些腐儒打着他的幌子,将六艺等等全部废除。”

  “如果不是我阻拦,算学也早就被他们逐出国子监了。”

  陈景恪也是穿越后,从头学习华夏传统文化才知道,理学其实是分成两派的。

  一派是朱熹为首;一派以陆九渊、陆九龄兄弟为首,当然主要是陆九渊。

  两个人的根本分歧,在于礼的简化。

  朱熹认为,君子是需要训练的。

  通过六艺、琴棋书画、诗词礼乐,来陶冶自己的情操。

  这其实比较符合孔子的想法。

  陆九渊的学问可以浓缩成两个字,做人,做个堂堂正正的人。

  但是,儒家训练君子的方法太复杂,普通人哪有条件去学习这些东西?

  基于现实,陆九渊就提出了一个观点。

  不学这些东西,就不能做个有道德的君子吗?

  所以他认为,应该简化礼,道德直通本性。

  【若某则不识一个字,亦须还我堂堂地做个人!】

  我连一个人字都不会写,可我也想堂堂正正的做个人。

  第一次读到这句话的时候,陈景恪受到了巨大的震撼。

  让他想起了前世听过的一句话:

  不能因为一个人的素质差,就剥夺他的权力。

  这里的素质差,指的是读书少、对礼仪律法所知也不多的人。

  我们常说的素质差,比如随地吐痰之类的,其实指的是道德低下。

  可是上面那句话,是基于现代人权思想所说的。

  他没想到宋朝时期,就已经有古人的思想,达到了如此的高度。

  不能因为老百姓不识字,就剥夺他们堂堂正正做人的机会。

  陈景恪语气有些激动的道:“就凭这一句话,陆子就应该封圣。”

  方孝孺若有所思的道:“所以当初你力主陆子入圣贤庙,位仅在先秦诸子之下?”

  陈景恪点点头,惋惜的道:“可惜,陆子终究还是被成规给限制住了,未能跨过那临门一脚。”

  “若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