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8章 何以为人(3 / 5)
能再前进一步,天赋人权的思想,或许就能提前两百多年出现。”
“若能多出两百多年时间,华夏文明将会比现在更加辉煌灿烂。”
方孝孺却并不同意,说道:“孔子的思想都能被曲解,更何况是陆子?”
“就算他能再进一步,又如何保证他的思想不会被人曲解?”
陈景恪长叹一声道:“是的,既得利益者们,总是会用各种方法曲解圣人的本意。”
“将利国利民的思想,变成维护他们利益的工具。”
方孝孺看向他,问道:“你呢?你既然什么都知道,又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确保你的思想不会被篡改。”
陈景恪摇摇头,说道:“没有办法……但,我可以为他们设置障碍,增大他们篡改的难度。”
“只要我的法不灭,早晚有一天有人能重新领悟我的真意,正如朱子和陆子能领悟孔子的本意。”
方孝孺心道,也正如你能理解孔孟、朱陆之意。
“你准备如何设置障碍?”
陈景恪伸出两根手指:“立法、普法。”
方孝孺疑惑的道:“立法?普法?”
陈景恪解释道:“不论孔孟还是朱陆,他们都未能将自己的思想变成成法。”
“是后人根据自己的需要,先是曲解他们的思想,然后根据曲解后的思想制定礼法。”
“主动权交到了别人手里,就只能任凭别人摆布了。”
“我不同,我有能力将自己的思想变成法,然后推广天下。”
“他们想曲解我的思想容易,想曲解国法还是有些难度的。”
大明这些年的改革,就是他的思想变成法条和政策。
方孝孺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你提议组建人权部,也是为此吧?”
陈景恪颔首道:“是的,人权部就是基于人权思想建立的,目的也是维护人权。”
“我之前主导制定的一系列律法,也会在人权部手上落实。”
方孝孺明了的点点头,继续问道:“普法呢?”
陈景恪并未直接解释,而是先说道:
“历史上不乏灭佛的君主,你可知为何他们无法成功?”
这个问题很复杂,方孝孺没有长篇大论回答,而是给出了一个简略的答案:
“佛教扎根民间,除非将所有百姓都杀死,否则无法真正消灭佛教。”
陈景恪说道:“是的,因为佛教扎根民间,普通百姓都会念一句阿弥陀佛。”
“这一点我们的先贤做的就有些不足,他们始终没有将自己的思想普及开来。”
“当然,他们是开学授课,教授了不少弟子。”
“可他们的弟子才有多少人?”
“普罗大众又有几人知道他们,又有几人知道他们的思想?”
“百姓们